【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大气,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2)文章开头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德馨”两字点明文章主旨。

(3)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衬托“馨”,暗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生辉。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点字词解释】:苔痕:苔藓留下的痕迹。帘:草帘、竹帘。上:长到、爬到。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即大学问家,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赏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拟人、对偶,以动写静,使景物人格化,描写自然环境的宁静、清幽,不俗。流露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暗示陋室不陋。

(2)“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交往之雅致,不俗。暗示陋室不陋。当然也从侧面交代了作者看不起劳动人民,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译文】:苔藓长到阶石上,痕迹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里,满目青葱。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原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重点字词解释】: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金经:指佛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金刚经》。丝竹:指琴、瑟、箫、笛管等乐器的总称,指嘈杂的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乱耳):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乱耳:扰乱双耳。乱:使……乱,使……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不俗,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紧扣“惟吾德馨”,既为“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目。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字词解释】: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2)“何陋之有?”引用、反问,说明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表示对最高道德规范着意追求的坚定信念。“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进一步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惟吾德馨”。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屋,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小结】:本文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写法上,本文语言优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类比、对偶、引用,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充满音乐美,艺术魅力极强。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4)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5)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6)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7)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8)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9)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0)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1)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2)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3)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4)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5)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6)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7)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8)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19)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0)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1)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2)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3)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4)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5)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6)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7)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8)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29)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0)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1)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2)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3)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4)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5)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6)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7)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8)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39)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40)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41)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学习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7课陋室铭刘禹锡-诵读)(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