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古时候文人雅士坐在一起就喜欢写写诗,对对对联,精神生活非常的富足,而现在年轻人会对对联的越来越少,不失为一大憾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对于对对联有多么的执着。

清朝时期,在贵州的青岩县,有一个名叫周渔璜的才子,是当地出了名的博学多才之人。

云锁青山湖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1)

​有一年春天到了,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周渔璜便想四处去游玩一下,也为自己积累点写作素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我们都知道古人最喜欢的就是借景抒情了。周渔璜到了十佛寺,便在此留宿了一晚。晚上寺庙里大家都睡下了,分外的安静,而周渔璜总是听见隔壁有人说话,扰得他怎么也睡不着。

云锁青山湖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2)

索性他便坐起来,听墙角,看看这人到底在讲什么兴致如此之高,大半夜的也不睡。原来隔壁这人嘴里一直在念叨一句话,就是我们标题中提到这句。周渔璜想原来是个上联,看来这人是在想下联。大晚上的周渔璜也不好去打扰人家。

于是他起身出门,找到了一个还未入睡的僧人,向他打听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周渔璜这才知道,原来隔壁嘴里念念有词的人是个黄姓书生,前几日和周渔璜一样游玩至此地,便在寺庙里住了下来,然后灵光一现想出这样一个上联,可是上联出来,他怎么想都想不出下联,执着的可怕,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现在都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云锁青山湖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3)

周渔璜问到,庙里的人就没有能帮他对出下联的吗?别说还真没有,黄姓才子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为什么难呢?这个上联万、千、百、十,呈十倍递减,下联数字上自然也要有个工整的递减或递增才行,好多人试过,想要帮着书生解开心里的这个疙瘩,可是大家都没成功。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周渔璜也睡不着了,回到房间开始苦思冥想,但仍旧没能解出来。等到了第二天,周渔璜还要赶路,只好告别寺庙的僧人,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这一路上仍旧牵挂着书生。

云锁青山湖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4)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周渔璜路过一座桥,这个桥上刻着“八仙桥”的字样,正巧桥下有一船晃晃悠悠地穿过,看着此番场景,周渔璜茅塞顿开,急忙掉头返回十佛寺,他想出来下联了。

而此时还躺在寺庙穿上的黄书生,有气无力,嘴里仍旧念叨着那句上联,周渔璜兴冲冲赶来,站在书生门外,大声地对出了下联,一船二浆四人摇过八仙桥。屋内书生一听,像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眼神一下就焕发了神采,心病除去,他声音都变得有力了,不停地赞叹,说周渔璜的下联绝妙无比,一、二、四、八和他的万、千、百、十对上了!

云锁青山湖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5)

​就这样原本已经命悬一线的黄书生重获新生,身体很快便康复了,和周渔璜结为了知己,并且在养好身体后一同上路游历山水去了。

其实放到现在来看,对一件事执着是好事,但不要钻牛角尖,一旦钻了牛角尖就容易进入死胡同,不如放松一下,想想其他事情,指不定就能发现新思路,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