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标志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是中国人永远割舍不掉的家族情怀。

“赵钱孙李”中蕴含着历史密码,

“周吴郑王”里隐藏着文化玄机。

[姓氏来源]

杨姓的来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为唐侯。又唐地临晋水,因而称晋国。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武公灭瑉侯统一晋国。 长子晋献公灭包括杨国在内的周围诸小国。后晋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为杨姓。伯侨遂为杨氏得姓始祖。

其二:出自赐姓。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又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因其父的功绩而被赐予皇室姓氏。

其三: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政策,将原莫胡卢氏改汉字单姓,为杨姓。

其四:出自他姓改姓。据载,广东梅州有杨氏,原为林姓。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

(郡望堂号 )

杨姓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邦(今甘肃天水市)。

河内郡:楚汉时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湖南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姓的堂号较多,主要有“四知”、“清白”、 “衔善堂” 等,其中以“四知堂”最为著名。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2)

(繁衍变迁)

杨姓发源于山西,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子孙向西迁移,陕西、河南等地都有杨姓人的分布。春秋战国时,有部分杨姓人已经迁至湖北等地,并进一步向东南方向迁至江西地区。另有一支杨姓人从山西向江苏、安徽等地区迁徙。秦汉时期,杨姓人就已经散布在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杨姓人继续向江南地区迁移。唐朝时,朝鲜半岛已经有了杨姓氏族的分布。及至宋朝时,杨姓已经以福建为中心,遍及江南各地。元朝末期以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杨姓陆续向海外移民,主要迁至东南亚各国。杨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六。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3)

(历史名人)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学识渊博而著称。代表作为《答临淄侯笺》、《神女赋》、《(孔雀赋》 等。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4)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5)

杨玉环:即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6)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7)

杨业:北宋名将,又叫杨继业。抗击契丹的战斗中骁勇善战,与儿孙杨延明和杨文广等并称为“杨家将”。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8)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9)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0)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1)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2)

杨万里:字廷秀,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至今被人吟咏传唱。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3)

杨炯:弘农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

杨姓在百家姓氏排名(百家姓中的杨姓竟然有这么大的秘密)(14)

  • 是不是没想到杨姓还有这多的历史讲究知识,哈哈哈欢迎关注,各位看观还想听什么姓的历史故事,留言让我慢慢叙来。至于上期节目讲解的是李姓,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了解一下,十分感谢关注,有不足的地方请指出,余十分感谢。

最近这段时间专门开百家姓系列,欢迎关注了解自已的姓氏由来哦。

本文文献来自《中华姓氏全书》

历史冷知识

【什么,古代剩女不结婚竟然要罚款!】

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对于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配对结婚的也要处罚。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也是要罚款的。

【古人如何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外面白雪皑皑,北方人穿着短袖短裤在家里蹦鞑;瑟瑟发抖的南方人靠着空调、电热毯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自己的温暖。但在没有过冬神器的古代,古人如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呢?

1.火塘。又称“火坑”,是最古老的一种取暖方式,中国偏远地区至今还有少数民族使用。

2.火墙。始于秦汉时期,其主要原理类似于现代北方部分地区的“炕”,将宫殿的墙壁或者浴室壁砌成空心的,薪柴形成的热气通过墙体,室内就温暖了。

3.椒房。汉朝时期,人们认为花椒是可以御寒的,于是皇宫中将花椒碾碎成泥涂抹在墙壁上制成保温层,再在墙上地上铺上毛毯,挂上羽帐,这样冬天就不会感到寒冷。

4.手炉。古代版暖宝宝,一般是由铜锡材料制成,里面放人木炭可以持久地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