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一号文件(宣讲家文稿开发生产要素)(1)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开发生产要素 激活社会创造力”。

2020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一个关于激活生产要素的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如何激发社会创造力有很多精辟、科学的论述,比如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讲话中特别提出了要素供给,怎样提供创新的要素供给,这是很重要的。

根据的讲话精神,结合中央文件,我今天从四个方面来给大家作汇报:第一,人类进步是生产要素不断挖掘的过程。第二,人类进入数字经济生产要素活化阶段。第三,创业家、企业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为什么要把企业家和创业家并列?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是“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从小微创业一直到成为大企业,很多人不仅是创业家,更是企业家。第四,当前中国激发生产要素活力的重要举措。这部分主要谈一下中央的精神。

一、人类进步是生产要素不断挖掘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而在于怎么生产,从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也就是一种生产要素。形象地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可以这样说,从古到今,人类进步的基础就是不断地挖掘新的生产要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见,那时候生产要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地和劳动;到了马克思时期,又研究了资本,变成了土地、劳动加资本三个要素。资本能够让劳动产生的价值又产生剩余价值。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生产要素又增加了管理者、企业家才能。到了今天加入了大数据。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内涵日益丰富,不断有新的生产要素被挖掘,现代的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进入生产过程,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重大科学发现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革命,包括技术、管理等层面的革命。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科技尤其是技术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都告诉我们,全球经济的指数级增长,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引领的工业革命。此后数次的世界经济大发展都得益于划时代的科技发明——PC、软件、互联网等。当代世界,各类前沿科技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基因编辑等科技叠加的科技爆炸时代。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化及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靠的是技术的持续突破,一时一地的政策走向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

技能是生产要素活化的关键。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道,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根据我们的研究,在所有扶贫项目中,教育、培训是最为持续、成功的一种扶贫办法。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是通过教育系统的考试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来的,完成了职业和事业的华丽转身。在农村,不少人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彻底脱贫。1994年-1996年,我们在陕西商洛地区导入小额贷款,后期将其推广到海南等全国各地。在这一过程中,技能培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培训农民掌握了工作能力,也培训员工怎么掌握管理技能。

创意产生新动能。创意是经济、文化、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个新的界面。以创意为主要推动力,该行业集中于具有创意内容、文化价值和市场目标的产品和服务。前段时间我到恒大调研,恒大是做房地产的,现在进军汽车产业,叫恒驰汽车。恒驰汽车由多位世界著名设计师共同设计,技术攻关也是全球联合攻关,把最好的东西拼在一起,这就是一种创意。世界著名的电动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它的经营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根据客人的想法来决定车的外观、动力、技术和装备,这就是创意引领。

刚才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技能是生产要素活化的关键;创意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又服务于其他生产要素,为其他生产要素提供新的动能。根据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新的经济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即技术、技能和创意。这三大驱动力将不断为传统的三驾马车(投资、进出口、消费)赋能,让整个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近期中央提出打通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有人担心双循环以后,特别是以内循环为主会使经济陷入停滞。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担忧,为什么呢?以消费为例,当消费装上翅膀,和创意结合起来,它就有了新的更高能级的,或者说更好的办法去消费产品,不断开拓消费市场的新蓝海,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

专业主义塑造新专业阶层。专业阶层工作分为两类:“旧专业”和“新专业”。旧专业主要包括三大职业类别:生产职业、建筑和采掘职业以及文书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旧专业从业总人数从占总就业人数的约10%降至8%。在过去的五年中,新专业增长最快的工作包括销售代表、供暖和空调技工等安装人员、计算机支持专家、自我强化教育老师、活动策划者、卫生技术人员、按摩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婚姻和家庭顾问、视听技术人员、律师助理、医疗保健社会工作者、厨师和主厨以及食品服务经理等。新产业、新行业、新专业阶层不断涌现,改革开放40多年,传统工种消亡了近2万个。

数字经济时代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依附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2012年,国务院曾专门为贵州省发过一个文,俗称国发2号文。2号文件发布以后,贵州抓住发展时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现在全国平均经济增长率在6%左右,当时的贵州差不多以现在全国的两倍速度在推进经济发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贵州之所以能迅速脱贫奔小康,在全国树立榜样,甚至被有些国际机构称为脱贫样板,就是因为抓住了新的生产要素,激活了社会的创造力。

下面我们以数据为例,看生产要素不断被赋能、创新、挖掘的过程。从1960年数据开始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出现到现在,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60年-1975年是数据处理时代。企业内部信息数字化,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对所有的企业数据进行处理。在此之前,我们所有的数据都依附在纸媒介上。

1975年-1995年是微机时代,或称PC时代。信息的流动和应用从集中走向分散。

1995年-2010年是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突破了组织和地域界限,信息总量爆炸。

2010年到现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总量的变化引发了信息形态的变化,数据成为独立的商业资本和经济要素。未来科技应用的四大领域“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无一不包含对大量数据的应用和计算。技术进步使数据不断脱离原有的形态,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新业态。现在国内处理信息的能力每秒钟可达1亿次。

刚才我们谈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是如何被赋能的,以及生产要素不断被挖掘的过程,从土地到劳动、资本,再到管理、数据,数据之后还有区块链等,这些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许正中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许正中:开发生产要素 激活社会创造力》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