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变癌注意哪几点(萎缩性胃炎不用怕)(1)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流行病学胃镜普查证实,我国普通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20%,有以中老年人居多,可见此病是多发病和常见病。

非萎缩性胃炎病情轻,症状少或无症状,经治疗胃黏膜病变可消失而痊愈;

萎缩性胃炎病情重症状多,经治疗胃黏膜病变不会逆转或很难逆转,尤其是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

萎缩性胃炎以往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有些偏颇,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研究证明,对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取材活检,病理上有“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这两种胃黏膜病变者,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萎缩性胃炎虽非胃癌癌前病变,但如任其自然发展,确有少数病例可演变成胃癌。

因此,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对待,使病情保持稳定(彻底治愈困难),以免癌变。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抗菌治疗

当今医学界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致病菌,故应首先进行抗菌治疗。

现认为能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氟哌酸、呋喃唑酮、四环素等。通常将上述药中的两种加铋剂、抑酸剂,称为四联疗法,用药10-14天,大多数都能根除。

但是由于耐药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根除失败,这就需要停药3个月后,重新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案重新杀菌。

2.口服胃黏膜保护剂

可增加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与抗菌药合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消灭和胃黏膜的保护,起到双重药物疗效。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3.提高胃酸浓度

萎缩性胃炎的胃液常呈低酸或无酸状态(胃癌则呈无酸状态),可用以下药物:

五肽胃泌素小剂量肌注,有滋养、保护胃黏膜和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的作用;口服皮质激素,可使壁细胞再生,增加胃酸分泌,减轻炎症;

也可口服0.5%稀盐酸以提高胃酸水平。

4.口服维酶素

能提高酶的活性,抑制异常细胞突变和防止细胞的异常代谢,长期服用对防止胃癌发生有一定好处。

5.治疗胆汁反流

在幽门括约肌出现舒缩障碍时,或幽—空肠吻合术后,可因长期胆汁反流而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而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此情况时,可应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多潘力酮)、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和胃复安等,使胃肠蠕动加快,防止胆汁反流,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6.饮食疗法

胃酸过低或有胆汁反流者,宜多吃些瘦肉、禽肉、鱼、奶类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进食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

避免长期喝浓茶、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7.消除某些致病诱因

如吸烟、饮酒(特别是酗酒),情绪紧张,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氨基比林、布洛芬和四环素等。

8.定期复查胃镜

目的是早期发现胃癌,早期处理。对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性(指肠上皮化生腺体分化不成熟)结肠型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胃镜。


来源:胃肠病

你可能还想看:

基层医生在哪里?该为基层医生正正名了

七十种常见病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收藏!

结直肠癌很可怕,医生支招远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