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此君曾是曹操幕僚,后来辅佐曹丕、曹睿,是曹魏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稳定西部,同时凭借战功逐步走进魏国权力核心。最终,司马懿废曹爽,晋朝统一三国奠定了根基。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1)

可以说,三国乱世,司马懿是最大的赢家。这位熬死曹家祖孙三代,拖死诸葛亮的“冢虎”,堪称一代英杰。

然而,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司马懿死得十分蹊跷,英雄一世史记载说起。

王凌是一位忠于曹魏之人。司马懿杀曹爽后,他曾打算迎立曹彪为帝,取代司汉朝、晋朝有密切关系,贾逵、王凌、司马懿,是汉朝晋朝承前启后的恩怨纠缠,司马懿被他俩吓死既令人意外,又让人感慨。

据说,王凌临死前曾在庙中思念贾逵,他哭着说:“贾梁道(贾逵字梁道),只有你知道我是大魏忠臣啊!”

王凌死前为何不向别人倾诉,偏想念当时已经去世的贾逵呢?原来,贾逵、王凌是铁磁,俩人是好哥们。王凌明白,自己忠心曹魏的心思,只有自己的哥们才能体会。

司马懿梦中同时梦见贾逵、王凌,在司马懿心目中这件事绝非偶然,这是兄弟俩找他索命来了,故此,司马懿才忧虑成疾,不久死掉。

王凌是汉末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就是设计离间董卓吕布,并诛灭吕布的那位王司徒,最后被董卓余党逼死。王凌忠于曹魏与王允忠于汉朝如出一辙,结局也几乎一样。不禁令人感慨。

如果说王凌家族忠臣是一脉相承,那么贾逵家族则让人看不懂,简直“像雾像雨又像风。”

贾逵一生忠心曹魏,尽忠职守,死后才追索司马懿性命,但他的儿子贾充,则甘当皇帝曹髦。以至于有人指着鼻子大骂贾充:“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你不是贾逵的儿子!你家族世代受曹魏厚恩,现在你要背叛国家,出卖篡位的司马懿性命,而贾充出卖曹魏,充当司马昭走狗,贾氏父子二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捏???

孔明属什么生肖,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写了很多军事上的著作。天下间有如此聪明之人,人们对他产生的很大的兴趣,比如他是属什么生肖的,他有哪些故事,他为何如此料事如神等等。想对诸葛亮了解得更多吗?我们一起来探一探。

公元181,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人出生了,千百年来,他一直是智慧的化身,这个人就是诸葛亮。那年是农历辛酉鸡年,诸葛亮正是属鸡。中国人一直相信阴阳,相信天干地支。人们把十二个动物和十二地支联系在了一起,组成了生肖。

对于鸡这个属相,鸡的头上戴着帽子,象征文;脚下有趾,搏距,象征武;看到敌人之后敢于和敌人打仗干架,是很勇敢的行为;看见吃的东西就叫朋友一起吃,是讲义气;鸡守夜之后在天明时刻鸣叫,从来不拖延时间,是守信用。

因此,诸葛亮的生肖,还是很不错的。

与鸡有关的传统民俗也有很多。人们把鸡的年画贴在门上辟邪,正月初一,民间百姓从不杀鸡,是因为大家知道鸡的生日在正月初一。在中国山东,女孩嫁人的时候要抱着一只鸡上花轿的,因为“鸡”与“吉”相似,新郎家要把公鸡母鸡绑在一起,打公鸡就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制约感。而且被选中的两只鸡通常好命,可以逃脱被杀了吃掉的命运。

在一些少数民族,人们把毽子称为“鸡”,因此踢毽子就成了“踢鸡”。谁接到了“鸡”就可以拿着小草去追打任何人,于是年轻的男孩子们就趁机去追逐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云南大理,白族的人们在婚姻中用的是“鸡米礼”,一只威武的大公鸡和一坛米酒或是两只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新郎送给新娘,新娘送给新郎。

在中国古代,人们结拜时候要杀一只鸡,在将要喝的酒里滴上鸡血,在对天发誓结拜之后,将掺有鸡血的酒喝光。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诫外甥书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注释

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

②存,怀有,怀着

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⑤揭然,高举的样子

⑥恻然,恳切的样子

⑦细碎,琐碎的杂念

⑧嫌吝,怨恨耻辱

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⑩济,成功,实现

?强毅,坚强果断

?窜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3)

【作品鉴赏】

《诫外甥书》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

《诫外甥书》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

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4)

《诫外甥书》作者告诫年青年人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介绍

诸葛亮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5)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马懿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司马懿是被吓死的吗)(6)

中文名

诸葛亮

别 名

孔明,卧龙

国 籍

蜀汉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出生日期

181年(光和四年)

逝世日期

234年10月8日(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

职 业

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提出《隆中对》,作出战略规划

主要成就

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

代表作品

《隆中对》《出师表》 《诫子书》等

官 职

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丞相

封 爵

武乡侯

谥 号

忠武侯

祠 庙

武侯祠

墓 葬

勉县定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