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完善绿色发展机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四个重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过去十年,我们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进行了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显示出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同时也充分说明,只有加强生态保护,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这里列举几组数据: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10万亿元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21年,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
天空中的“蓝”曾经是奢侈品,而近年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习以为常的背后是国家持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权威的发言者。
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这是“蓝天”的基础;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河里不但有了鱼,而且鱼也能吃,这是人们的切身感受。
推动绿色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继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今后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首先是要继续通过强化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理念”是基础。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我们已用多年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两者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这一理念不但要坚持,更要强化,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其次是在强化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重点明确有序推进。
如前所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重点,其具体落实还需体现在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
这是一个有序推进的过程。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不但是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也是在更广阔领域中的要求。
其三是要有更多的投入,尤其是社会资本方面的投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对水、空气、土壤治理建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生态环保资金4374亿元。与此同时,还创新了很多财政管理的手段,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通过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等,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治理。
去年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国家政策层面继续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
总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系统化进程,要使这一进程扎实推进,还需强化理念、完善投入机制,以更好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