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蔡琳)9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张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林区林场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1)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张骅

发布会上,张骅提供了一组数据,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抚育12.07亿亩,促进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分别提高到24.02%和194.93亿立方米,我国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深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完成种草改良6.11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0.32%;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5万平方公里和4.33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沙尘暴天气年均发生次数显著减少;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1200多万亩,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有所提升

陆生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比如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等旗舰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都在明显增加,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增至1864只,成功地从“濒危生物”降为了“易危生物”。

“如果大家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很多山上的植被状况在逐步改善,黄土高原在渐渐变绿,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慢慢缩减,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面积和程度都有所减轻,很多河湖湿地的水质和水量都明显好转。”张骅表示,以北京为例,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的持续推进,风沙源区的植被覆盖度大幅提升,与10年前、20年前相比,可以切实地感觉到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在总体上都是明显降低的。

张骅介绍,通过综合评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对当前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阶段性评价是,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完成。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