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丽的古城叶卡捷琳堡有约150万人口,是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未被发掘的“俄罗斯第三首都”,距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仅两小时航程这里的新科利佐沃机场是最好的机场之一,发达的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可以确保游客在整个乌拉尔地区旅行都非常便利叶卡捷琳堡不受季节因素影响,美丽的山川、壮观的岩洞、神秘的原始森林,还有许多工厂组织厂房参观,吸引了不少户外运动和工业爱好者来这里游览参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旅游攻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旅游攻略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丽的古城叶卡捷琳堡有约150万人口,是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未被发掘的“俄罗斯第三首都”,距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仅两小时航程。这里的新科利佐沃机场是最好的机场之一,发达的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可以确保游客在整个乌拉尔地区旅行都非常便利。叶卡捷琳堡不受季节因素影响,美丽的山川、壮观的岩洞、神秘的原始森林,还有许多工厂组织厂房参观,吸引了不少户外运动和工业爱好者来这里游览参观。
城市三大看点
可以说,叶卡捷琳堡就是乌拉尔的莫斯科,邻近城市的人常来这里学习、工作、参加文化项目。叶卡捷琳堡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摩天大楼、收费停车场、滑雪度假中心和时髦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叶卡捷琳堡有三大看点。这里是末代沙皇被执行枪决的地方。市中心有一座滴血教堂,它建在工程师尼古拉·伊帕季耶夫(NikolayIpatyev)宅邸原址上。末代沙皇被执行枪决的地点就在这座宅邸的地下室。这里还是俄罗斯第一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的故乡,市内设有相关的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这里还是俄罗斯最“紧凑的”百万人口城市。所谓“紧凑”指的是150万人口居住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其实,叶卡捷琳堡并不算小,从叶利钦中心到滴血教堂步行大概要30分钟,从那里到契卡原址或瓦伊涅拉步行街也需要同样的时间。
叶卡捷琳堡地铁站配有英文地铁线路图。虽然地铁规模并不大,但从火车站到市中心坐地铁大约需要10分钟,这总比步行一小时方便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乘坐地铁需要使用老式的莫斯科地铁币,如果手里有以前坐地铁剩下的地铁币,尽管使用。
博物馆资源丰富
不管游客是不是武器爱好者,都能被叶卡捷琳堡吸引。城市北郊上佩什马——从宇航员大街地铁站坐111路公交车到冶金工作者街站下车的乌拉尔矿业和冶金装备博物馆占地面积相当大,游客可在室外场地看到所有装备:从航空和火炮武器到各种罕见装甲车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著名的T-34坦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退役装备1125工程坦克艇和1943年的装甲列车。
如果在室外逗留感觉寒冷,可以去参观军事装备博物馆——见识一下装甲雪橇什么样,或者去汽车博物馆溜达溜达。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准备开放阅兵装备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叶卡捷琳堡的博物馆资源丰富,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一般来说,博物馆门票300卢布(约合5美元),室外参观免费。
与比萨呼应的斜塔
叶卡捷琳堡周围有一些特别漂亮的小城,完好地保存着革命前的建筑,比如商行和木质教堂等。
叶卡捷琳堡以北85公里的涅维扬斯克因市内一座偏离垂直线1.85米的斜塔闻名。据说建筑师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呼应。如今,这里是一座对外开放的历史博物馆,非常受俄罗斯游客喜爱,夏天来参观的人更多。从火车站乘电气火车2小时可到达这里。
矿藏资源丰富
乌拉尔山脉是“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宝石资源,在这里开采出孔雀石、祖母绿、紫水晶、碧玉、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近年来,许多当地采矿企业受工业旅游理念启发纷纷开放矿场供游客参观。
距离叶卡捷琳堡最近的是“俄罗斯黄金”矿场博物馆——矿场停产后改为博物馆,位于叶卡捷琳堡东北的别列佐夫斯基市,从马林斯公园饭店站坐114路公交车到教堂(Khram)站下车。
阿斯别斯特区有真正的绿宝石矿。马雷舍夫斯科耶矿是欧洲最大的宝石矿,开采祖母绿、变石和锂等材料。参观过程中,游客还能通过淘洗矿石找矿的方式亲自体验20世纪采矿工人的工作。
曾经是工业中心后来成为空城的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叶卡捷琳堡坐公交车南行60公里的杰格佳尔斯克,那里有许多从矿场开采出来加工过的废料大石堆。苏联初期,这里曾有个美国公司管理的铜矿,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父母曾在这里工作,尼克松1959年为纪念父母还来过。这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叶卡捷琳堡北部有座古老的工厂城市阿拉帕耶夫斯克,保存着俄罗斯最大的窄轨铁路,废弃在原始森林深处。离阿拉帕耶夫斯克不远有座特别的城市伊尔比特,至今还在生产乌拉尔牌摩托车。这在苏联时期是人们最渴望拥有的摩托车,如今产量已经下降,有不少名人喜欢这款摩托车,比如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
叶卡捷琳堡所处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去其他大城市只需要数小时车程,比如彼尔姆、车里雅宾斯克、秋明和新西伯利亚。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