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纳兰性德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陨落。他的人生经历,像一个谜,又像一本书,总会让人们忍不住地去探究,忍不住地去翻阅。

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锦衣玉食,却温润善良,他文武兼备,却志不在庙堂。他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比康熙晚出生一年,而病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年仅31岁。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背后故事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1)

纳兰性德虽然英年早逝,但著作颇丰,被誉为“清词第一人”。他的词作,词风清新隽秀、清雅脱俗、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对于纳兰性德,梁启超极其崇拜地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这位传奇词人就已经飘然而去337年了,纳兰性德虽然离去了,但他那简单、纯情、淡泊、赤诚和悲悯的天性,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三百多年的历史仍然遮挡不住他那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人间惆怅客”,认识纳兰词背后最真实的纳兰性德。

乌衣公子,心事谁知

顺治十二年农历腊月十二,一个流淌着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两个显赫家族高贵血统的婴儿,在冷彻的寒夜里降生,他便是纳兰性德。“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这句话,就是纳兰性德名字的来源。

在纳兰明珠和妻子爱新觉罗氏的心里,纳兰性德就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珍贵礼物。纳兰性德和所有富家公子一样,几乎是在前呼后拥的环境中成长着,可是在纳兰性德身上,却看不到纨绔子弟的粗劣蛮横和放荡不羁。

纳兰性德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自幼喜欢操弄兵器、骑马射箭,堪称是一个能文能武的神童。他17岁时入太学读书,18岁时考取举人,在得到当时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的赏识后,纳兰性德幸运地拜徐乾学为师。纳兰性德19岁时因为突犯寒疾而错过会试,失去了一次金榜题名的机会。病愈之后,他更加发奋读书。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文化功力日渐深厚。在此期间,他主持编撰了一部1792卷的《通志堂经解》,这套厚重的儒学汇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十分青睐纳兰性德,授予了他三等侍卫的官职。此后,纳兰性德的官职不断高升,最后升为一等侍卫。一等侍卫为正三品官衔,这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纳兰性德经常跟随康熙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这本是风光无限的差事,可纳兰性德却从不引以为荣。在他内心深处,早已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的差事。他甚至忧郁愁苦,如入樊笼一般,但因慑服皇权,无力挣脱现状。

痛失爱妻,断弦难续

考中进士后,纳兰性德随即迎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年方十八的卢氏为妻。卢氏端庄美丽,通情达理,与纳兰性德可谓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成婚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美满的婚后生活,不仅给纳兰性德带来了无尽的幸福和心灵的安慰,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纳兰性德常常把自己所填的词交给卢氏看,有一次,卢氏看得兴起,说自己要将纳兰性德填的词,每一首都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于是,她细细地翻看着纳兰性德的每一首词,并一一地加以评点:“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是淡青色,又苦又香;“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是深红色,触目惊心;“絮飞时节青春晚,绿锁长门半夜灯”是翡翠色,如同翡翠凝固了大自然的血液,这字句也保留着时间的泪痕;而“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是月白色,毫不掩饰的悲伤。

纳兰性德与卢氏举案齐眉,两个人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越是这个时候,纳兰性德越加珍惜,他生怕这样的生活会在有一天失去。

可令人痛心的是,结婚三年后,纳兰性德的爱妻卢氏偏偏死于难产。卢氏的不幸离世,给纳兰性德造成了极大的伤痛。他的词风很快由新婚初期的那种明亮、柔美、温情的风格,转变为“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的词风,并流露出哀婉凄楚的相思之情,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最近的无数伤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里,我的知己只有你一人,你走了,我的心里话还能对谁说呢?卢氏不但是纳兰性德的妻子,更是纳兰性德的红颜知己,纳兰性德为卢氏所题写的悼亡词数不胜数,每一首,他都能够写出情词中的哀婉,他是真的无法割舍对卢氏的一片情深。

康熙十九年(1680 年),纳兰性德已经二十六岁了,此时,卢氏去世已经三年了。纳兰性德心里明白,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必须承担起传宗接代和光耀门楣的义务,续弦是早晚的事。正像纳兰性德所预料的那样,父亲对他续弦之事已早有人选,那就是瓜尔佳家族一等公朴尔普之女。瓜尔佳家族后裔一般改为汉姓“关”或“官”,故后来都称呼这位女子为官氏。于是,在纳兰明珠的强势安排下,纳兰性德又一次做了新郎。但是,这个新郎官,纳兰性德却觉得自己只是一副躯壳而已。这种心态,不仅源于对亡妻的无限怀念,更主要的,是他对这种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婚姻充满了抵触情绪。

面对陌生的新婚妻子,纳兰性德感到无限的孤独,对卢氏的思念也越来越深切。“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纳兰性德与官氏终是断弦难续。

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又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沈宛与卢氏有些相似,既聪慧美丽,又知书达理。相识后,二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但是,由于纳兰性德是满室贵胄,而沈宛只是民间汉女,门第的悬殊,使得纳兰性德迫于家庭压力,始终不能正式迎娶沈宛。最终沈宛只好忍痛离去,回归江南。这段凄婉的爱情故事,就此成为千古绝唱。

一生归尘,词耀千秋

纳兰性德虽然生在上流社会,却总是极力躲避着上流社会,这也许是他忧郁、孤独的原因所在。他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禀赋,轻取功名的潇洒,加之他从小生在豪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些都是寻常男子苦苦追寻求之而不得的东西。而纳兰性德却对此嗤之以鼻。高贵的血液,显赫的家世,并没有给纳兰性德带来生活的快乐,正如他在词中写道的:“自是天上痴情种,不做人间富贵花。”

爱妻的不幸离世,对情人的无奈辜负,家人的不能理解,以及挚友们的生离死别,让纳兰性德原本脆弱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和伤害。或许是天妒英才,亦或许是情深不寿,原本孱弱的身体,被寒疾乘虚而入,他病倒了。抱病的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在病榻上与好友相聚,举杯庆祝,把酒言欢,一咏三叹。然而,酒入愁肠愁更愁,从此,他再也没能从病榻上爬起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五月三十的那一天,一代英才溘然而逝。

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之间的纳兰性德,走完了短暂的人生旅途,给后人除了留下哀叹与惋惜之外,还留下了宝贵的《纳兰词》。纳兰性德的词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情感、友谊、家庭、边塞、江南、动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每一首词,都是缘情而起,情感真挚,让后人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纳兰性德的好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哀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毫无疑问,纳兰性德永远是一本书,也永远是一个谜,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悬念与惊叹,需要后人细致地品读,细心地揣摩,细微地感受。

拓展阅读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背后故事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2)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

内容简介

本书稿集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词作之传记为一体,用细腻温情的笔调描绘了纳兰性德跌宕沉浮的一生,着重表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并对其才华出众的词作进行了专业深入的鉴赏。是一部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佳作。

作者简介

郭宏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读者》《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学与人生》《鸭绿江》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数百篇,发表各类作品数量500多万字。已出版系列散文集《山屯物事》《山屯情愫》和《山屯光阴》,合称为“山屯系列三部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等五部作品。

陈艳婷:作家、诗人,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近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