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1)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单看介绍,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微博粉丝达2000多万,抖音粉丝近2250万,B站粉丝有220万的美食视频博主。她的每个视频在YouTube的播放量都有500万以上,其影响力与美国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连央视新闻都夸奖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2)


李子柒“出圈”了


李子柒火了。但准确地说,李子柒应该叫“出圈”了。


出圈和爆红还是不太一样的。人家明明已经在国内外平台火了三年了,只是近期才正式走出圈子,进入大众的视野里。针对这个现象,在这里就要向大家科普一个概念,叫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最早由美国学者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公众自身信息需求并非是全方位的,公众只会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就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只愿意看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而对于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存在选择性忽视的现象。


举个例子:篮球界发生的大事,你可能兴趣满满,而你女朋友却毫不知情;娱乐圈发生的大事,你女朋友可能了如指掌,但你说不定连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精力本身是有限的,加上由于兴趣、经历、性格种种原因导致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在现今的媒体环境下,除社会热点之外,再无全民热点可言,这也是各大品牌玩命要出圈的原因所在。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3)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聊聊李子柒。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红利。


凭什么用户选择你?


到底什么是红利?


“红利,是短暂的供需失衡。”这是刘润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认同。


例如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一下子把13亿人的需求给释放了,这是需求侧的人口红利。


随着电脑的普及,让大家走进互联网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人们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社交,于是催生了QQ和微信;比如购物,于是有了淘宝和京东。这是互联网所带来的流量红利。


除此之外,还有社交红利、管理红利等等。既然是红利,那它必定是短暂的,总有消失的那天。试想一下:等哪天管理效率已经无法再提升,线上的物品跟线下物品的价格一样贵,那么问题来了——用户们凭什么要选择你?


唯有品牌。在这个时候,品牌所带来的红利如同浻浻泉水,将成为企业永不枯竭的流量和利润来源。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4)


在互联网的品牌营销中,又经常会涉及到两个词:IP和KOL。


何谓IP?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在互联网时代里,大家比以往更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渠道能够让作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地传播,这使的作品本身及其衍生物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所以IP被人们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指的是能够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一系列商业用途的产品。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盗墓笔记》、《琅琊榜》、漫威英雄系列,都算是IP的范畴。IP代表的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也是永恒的。


“网红”只能算是KOL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的KOL(Key Point Leader)意指关键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够左右多数人意见的少数人。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


为什么现如今许多公司想培养网红,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这源于粉丝经济——未来的商业趋势是基于人而非完全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完全基于厂商。只有高势能、偏执化的粉丝,才是产品持久的支持者与拥护者。而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更像是为满足这部分人的偏执需求而出现。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5)


网红们从普罗大众中来,又专注深耕于某一领域,他们更加知道粉丝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对粉丝们来说,网红就是他们的明星!对于自己认可的网红所创立的品牌,粉丝会自带信任度,网红们借助粉丝对自己更强的身份认同感并加以推荐,从而达到带货的目的。


简而言之,KOL让销售更加有针对性,培养的客户也更有粘性。以李子柒为例,“李子柒”品牌的用户大多是在15岁到30岁的年轻人,其中以女性居多。“李子柒”品牌的垂直用户有以下特点:第一,热爱美食。对美食有着强烈的好感,喜欢DIY制作美食。第二,热爱古风。对于古代的潮流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当这些元素亲民地展现在用户面前时,会使热爱传统文化的新用户感兴趣,老用户对品牌更加忠诚。李子柒成功地塑造了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传播与传承题材的领袖形象。


所以,不论是建立个人IP,还是培养意见领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打造品牌。



营销角度的借鉴与学习


通过李子柒的案例,站在营销学的角度来看,有两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第一点,是内容为王。


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大量的网红。但在信息量爆炸、市场变化快的情况下,为实现快速变现,网红模式被大量复制。粗制滥造的内容使得网红品牌良莠不齐,观众体验感下降,“网红”一词一度偏向贬义。在低质量网红的衬托下,专注做内容的博主就显得格外珍贵。


内容定位是品牌定位中的关键一步,只有明确定位,所生产的内容才会更有目标与针对性。李子柒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古风美食加中国传统技艺的自身定位:在她所发布的视频中,美食都带有浓郁的古风色彩,例如桃花酱,桃花酒,秋梨膏等,所使用的炊具也颇具古风特色。不仅如此,在视频中也包含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技艺,例如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内容精确而独特,对其塑造品牌特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6)


另外,品牌在创立之初就要奠定好与文化理念相匹配的品牌基调。李子柒的作品以乡村的田园生活环境为蓝本,内容简约而有质感,真实而不做作。随着画面的推移,乡野间的溪水作响,浣洗衣纱的叮咚喜悦,草木间的虫鸟齐鸣……看她的视频就像在看一部记录片,就像身边一个懂生活有格调的姑娘,让人觉得亲切温暖。这或许正是李子柒的品牌基调吧——和绿酒红灯的都市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田园生活,激发人们对慢节奏生活的向往。


网红“叫卖式”的传播有太强的功利性,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逆反和抗拒心理。任何品牌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文化,让文化作为血脉流淌在品牌中,让用户产生文化共鸣。文房四宝、二十四节气、对长辈亲人间的关心与爱护,李子柒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融入到视频中,让视频有了文化的土壤,引起受此文化熏陶的消费者的共鸣。


看完李子柒的视频,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词:恬淡闲适、勤劳能干、富有美感等等,这些词是李子柒品牌的核心标签。品牌标签代表着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它和品牌文化一样有助于和消费者形成共识,提升品牌体验。


综上所述,李子柒的视频定位明确,内容源于生活,婉约而又真实,富有创意,着重情怀,不贪图一时之快着急表现,而是严格把关内容质量,深度挖掘内容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讲好品牌故事。这是在当今网络界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她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7)


第二点,是深耕运营。


好的内容更需要有好的运营为它添砖加瓦。李子柒每一期视频的内容,从选题策划到拍摄剪辑都是亲历亲为。但其背后有一家擅长通过短视频孵化KOL成为IP的公司微念科技在为她出谋划策,走心运营。


“李子柒”的品牌内容在多个平台上投放,包括微信、微博、B站、美拍、YouTube等众多媒体平台,以微信微博为主,其他平台为辅。各大平台互相关联,打破资讯孤岛,通过不断地分享与转发,形成属于自己的传播矩阵,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除此之外,李子柒还与朕的心意·故宫食品展开跨界联名和品牌合作。故宫本身蕴含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以及百万件珍品,可开发利用的文化价值有目共睹,而“李子柒”也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随着国潮在年轻群体兴起,双方开展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在达到商业目的的同时,更加能够实现品牌的社会价值。


所有牛逼背后都是苦逼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也不是一天就能火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被继母殴打;豆蔻年华时被迫外出谋生;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需要用几个小时完成拍摄;干活时受伤已成为家常便饭……


所有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李子柒的火绝非偶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


李子柒发展的现状(李子柒红得理所应当)(8)


IP也好,KOL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做品牌,这是正确而又困难的事情,需要透过时间的检验。而其中的内容深耕,走心运营,本质上都是长期主义。李子柒的成功,不正是践行长期主义的一种回报吗?


目标长远的品牌就像是一个巨人。巨人过河,是不需要策略的,踏水而歌;巨人打架,是不需要策略的,直接碾压。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亚马逊的股价大跌80%,腰斩已经无法用来描述当时的情况了。但CEO贝佐斯始终贯彻长期主义,推动“价格成本结构循环”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这种精神把很多投资人都吓跑了,让许多竞争对手脸都绿了,却为亚马逊挖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护城河。


最后再分享一个小故事,也跟贝佐斯有关系:


有一次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如此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心有所执方能成,守得云开见月明。品牌如此,企业犹是,成功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