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8个字背后是长达1500年的中日友谊

来源:汇家; 摩耶夫人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据日媒31日报道,日本多地驰援中国,向中国紧急支援口罩等医用物资。其中广岛向四川重庆支援10万枚口罩,浜松市向杭州沈阳支援7400枚口罩和460套防护套装,新潟市向哈尔滨支援3万枚口罩。此外日本明星矢野浩二也为武汉捐赠了13万个口罩,可以说日本在此次灾难面前表现优秀,令国人感动。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

其中,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向湖北捐赠了一批物资——包括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在打包物资的纸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加油中国”外,还有一行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2)

很多网友表示看到这8个字感动,钱文忠、陆浑戎等网络大v,也纷纷转发。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3)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4)

钱文忠说:“谨愿中日两国人民,铭记此殊胜因缘,永不忘却!”

这8字出自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全唐诗》中收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亲王,是日本当时的宰相。

唐玄宗时,长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这四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

鉴真禅师于是泛海东渡日本传佛教。

这则故事,在《唐大和尚东征传》《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中都有记载。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5)

《宋高僧传》中,收录《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

唐代,日本不断往中国派遣遣唐使交流学习。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日本第九次派“遣唐使”,队伍中有荣睿、普照二个和尚。二人受日本佛教界和朝廷的委托,邀请中国精通佛法的高僧去日本设坛。

据广陵书社《唐大和上东征传校注》等文献记载,当时日本经过了“大化革新”之后,农民迫于赋税徭役,不少弃地逃亡,私自剃度为僧,把寺院作为避难所躲避课役,导致僧侣成分复杂,纪律废弛。而中国则有一套严格的戒律制度。

日本的当权者和佛教界迫切需要建立制度,于是派来了荣睿、普照。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6)

据《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载,二人请求鉴真:“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

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遣唐使也有不少丧生于大海的。

有僧人面对这样的请求,认为“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而鉴真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历经千辛万苦,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终于东渡成功,此时他已双目失明,66岁高龄。日本朝野上下非常感激,热烈欢迎他。孝谦天皇颁诏,封“传灯大法师”,在国寺东大寺立戒坛。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7)

10年后,鉴真圆寂。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1500年前,日本送来袈裟,带着这8个字。今天,日本送来了医疗物资,又带上这8个字。

这8个字背后,是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写在箱子上的话。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8)

这首诗出自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整首诗是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顺便说一句,上一次引用这首诗的,是2006年第一次回到福建祭祖时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日本人给我们开的诗词大会,第一场应该是前两天,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两万个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9)

这句话出自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当时的日本长屋亲王命人制作了一千件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语的袈裟,赠送大唐的高僧们。

鉴真大师披着这件袈裟,为偈语所感动,遂发愿前往日本传法,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0)

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对中国人来说不能算陌生,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就有这块石刻。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1)

可惜许多中国人,却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诗。

紧接着,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物资上面写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2)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3)

原文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一件长袍!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与你面对同一个敌人。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那件衬衫!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理好矛和戟,我与你同把敌人歼灭。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与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铠甲与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杀敌。

这是战士们慷慨、勇敢、互助的请战书,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流传成鼓舞斗志的诗歌。

今天,日本富山县捐赠给辽宁的物资上,直接原创了一首中文诗: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4)

“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比喻亲生的同胞兄弟。上一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在金庸的小说里。

东京第一时间从东京防灾储备中拿出十二万套防护服送到湖北,东京都知事向湖北省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特意说了四个中文字“雪中送炭”,她说“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帮助”。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5)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发视频中为武汉加油,并再度提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还表示,不会忘记2011年日本地震时,中国对日本的帮助。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6)

东京池袋的游园会上,14岁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寒风中连续站立十二小时,为武汉募捐,捐一千日元就送一瓶爱心蜂蜜。在她的身后,还是用毛笔郑重写下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7)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8)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19)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出自明代吴伟业的《遇旧友》。

擦肩而过才发现,原来是你啊老朋友。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古道上没有来往的行人,在这荒凉的山村唯独见到您这位老友不辞辛苦来看望我,何等的喜出望外。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代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全唐诗》里的。

只要我们愿意彼此了解,再远的距离也不成问题。

是啊,何况一衣带水这么近?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清末出生的诗人巨赞法师的诗,这两句也是他在灵隐寺送给日本僧人的。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南宋诗人陈刚中《阳关词》。

五湖四海都是兄弟,无论在哪相逢,无论在何地相逢,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应该像兄弟一样亲密。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唐代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这首诗是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停止派出遣唐使,开始往回撤侨了,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归国时,在中国结识的好朋友韦庄为他送行。

这首诗全文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而您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吧。

这句应该是日本撤侨时,送给他们的话。

抛砖引玉,我们一起来在留言里写诗回赠日本友人吧,顺便把我们落下的功课补起来,除了优美的汉语,还有善意、文明、包容、内省。

希望这一切过去后,我们能记住该记住的一切。

希望樱花季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在日本、在武汉,自由地欣赏樱花。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20)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 亦知终是有晴时。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21)

数字经济智库

中日关系好的时期(中日关系山川异域)(22)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