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

地处巢湖之滨的合肥市庐江县栖凤洲湿地(2022年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2)

这是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合肥市巢湖岸边的芦溪湿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3)

这是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合肥市巢湖岸边的芦溪湿地(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4)

这是2022年9月6日拍摄的合肥市巢湖岸边的芦苇湿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5)

2022年9月4日,市民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艳湖公园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6)

2022年9月4日,小朋友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艳湖公园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7)

这是2022年11月7日拍摄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巢湖湖滨湿地(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8)

这是2022年11月8日拍摄的合肥市庐阳区董铺水库风景(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9)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环城公园健身(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0)

这是2022年11月8日拍摄的合肥市庐阳区董铺水库风景(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1)

这是2022年11月7日拍摄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巢湖湖滨湿地(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2)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环城公园散步(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3)

一群候鸟在合肥市肥西县的巢湖湖面停留(无人机照片,2022年11月9日摄)。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4)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环城公园吹奏乐器。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5)

这是2022年10月29日拍摄的巢湖之畔红杉林(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王世保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6)

这是2021年11月12日拍摄的合肥市瑶海区南淝河初期雨水治理下沉式绿地工程(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解琛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7)

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摄的合肥市蜀峰湾体育公园。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邱少林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8)

这是2020年4月28日拍摄的合肥市十五里河风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潘永正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19)

这是2022年10月22日拍摄的合肥市巢湖上空飞翔的候鸟。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钱茂松 摄)

合肥世界湿地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合肥)(20)

这是2022年10月19日拍摄的合肥市十八联圩湿地风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南望长江,北依淮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湖泊湿地群。 目前,合肥市湿地总面积11.82万公顷,湿地率10.33%。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2022年,合肥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未来,合肥将继续探索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湿地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华社发(陈振 摄)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