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小城。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越剧,而且还是闻名美食“嵊州小笼包”的故乡。
提起嵊州小笼包,可谓是根底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时期。
据清《嵊县志》载:“甄山,在县北十里,传大禹遗迹,俗呼石蒸笼,亦名甑石,其地有禹妃祠。”
传说,大禹在剡溪治水的时候,其妻女骄就在县北十里的甑山上蒸馒头,为他提供一日三餐。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女骄蒸制的馒头就落在了甑山剡水之间,化为现在俗称的石馒头。后人受此启发,以面粉为皮做成了如今的小笼包。
嵊州人自古馒头与包子并不明显区分,当地人将小笼包叫做小笼馒头。《嵊县志》中还记载,“陈东升馒头店精制的小笼肉馒头,配料独特,皮薄馅鲜而含汁,驰名县内外。”1933年,由杭州知味观回嵊州的陈东升在市心街开了第一家小笼馒头店,“嵊州小笼包”由此拉开了序幕。
嵊州小笼包皮薄馅多,韧滑有弹性、收口留孔,形似鲤鱼嘴、葱香肉鲜,饱满有嚼劲,深受当地人的偏爱,继而又流传于全国各地。
但是“嵊州小笼包”却又被称为“杭州小笼包”,这是为什么?
这其实是嵊州人刻意为之。
据说,嵊州人担心“嵊”字太生僻,很多人不认识,而杭州之名却广为人知,为揽客,于是便用了“杭州小笼包”的名字。未曾想,还真引来了食客们的争相购买,于是便将错就错,将店名都命名为“杭州小笼包”,因此“嵊州小笼”就成了“杭州小笼包”。
虽然嵊州有炒榨面、炒年糕、糍糕等众多特色小吃,但早餐吃小笼包早已成为嵊州人的习惯。
嵊州的清晨,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美食的香味,无不诱惑着晨起的人。食客们会坐在小小的店铺里,对着一笼笼会“呼吸”的小笼包大快朵颐,这才是嵊州新一天的开启。
正宗的嵊州小笼包分为鲜肉小笼和豆腐小笼两种。其中,要数后者最具特色。滑嫩的豆腐与晶莹的薄皮搭配,馅料中再加入葱花和肉末,更添一道滋味儿!
那么,地道的嵊州小笼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嵊州小笼包的面皮所采用的是最具传统的老面发面做法,夏天需要6个小时左右,冬天更是长达10多个小时。再加入食用小苏打,以纯手工揉至而成。
嵊州小笼包的馅要用最新鲜的猪肉,肉质对小笼包的口感非常重要,一点儿也掺不得假。
此外,包也是有讲究的:一个包子22.5克、22个褶,上面还要留一个小口,蒸大概6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为什么要留一个小口?这就有说道了。
据说这个小口叫“鲤鱼嘴”,因为蒸起来汤会从小口流出来,所以刚出笼的小口里会有汤汁,又被称为“会呼吸的小笼包”。这似乎预示着嵊州小笼包是有生命的。
嵊州小笼包拥有其特别之处:面发面、原汁原味、鲤鱼嘴……所以嵊州小笼包香而不腻,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美食文化里经久不衰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