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1)

美好的姻缘会被很多人羡慕,可人们没有看到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结婚时,人们都希望白头偕老,可在归宿时,总有个人要先走……没有谁的婚姻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已经很难了,就对身边的那个人好一点吧。

一见钟情

1935 年7 月13 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苏州庙堂巷举行。新郎是钱钟书,新娘是杨绛。两人对婚礼的这一幕记忆犹新,钱钟书甚至把它写进了《围城》中。

那一年,钱钟书24 岁,杨绛23 岁。钱钟书在《围城》中将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他和杨绛却是例外。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应:“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自那时起,他们只有生死,再无别离。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2)

1932年,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了钱钟书,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初次见面钱钟书便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紧张地说道:“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一见钟情定终身,真实地发生在了他们两人的身上。这一遇,便是66年的陪伴。

门不当,户不对

世人提起两人的婚姻,也总说他们是珠联璧合,门当户对。

其实两人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钱钟书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

杨绛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婚姻职业自主。

她说:“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3)

她结婚那天磕了无数个头,拜完长辈,又拜祠堂的祖宗,还得进厨房拜灶神。她倒不觉得苦,只是担心父亲若知道她结个婚得磕这么多头,还不知道有多心疼。

英伦留学 相依为命

两人婚后,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款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他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所以她下定决心跟丈夫一起去英国。

婚后,杨绛才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上,知道丈夫是怎样的“拙手笨脚”。

钱钟书对生活事务一窍不通,她就将家里的活全部包揽;钱钟书总是闯祸,她就全部替他解决。

她怀孕住院期间,钱钟书只能一个人过日子,每次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我做坏事了,台灯弄坏了;

我做坏事了,墨水染了桌布;

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

……

杨绛回应他的,总是轻描淡写地“不要紧,我来弄。”因为爱,她用无尽的温柔去包容这个大孩子。

钱钟书对她所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她出院后,果然将钱钟书做的种种“坏事”一一化解。

从此以后,她的“不要紧”三个字成了他的定海神针,只要有她在,一切都不要紧。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4)

许多人常常感慨,再深厚的感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消磨。

就如《围城》里在开篇时,所写的那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杨绛与钱钟书却着实从琐碎的婚姻生活中,完美跳脱出来。他们懂得彼此,也会相互包容。

爱是需要学习的

曾经的名门小姐,心甘情愿做了“灶下婢”,没有一丝抱怨。钱钟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爱是需要学习的,与杨绛成为夫妻后,钱钟书慢慢也学会了体贴人。

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为夫人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泡了英式红茶,给她悄悄端到了床上。杨绛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后来,钱钟书将做早餐的习惯延续了几十年,热牛奶,煮鸡蛋,烤面包,一做就做了一辈子。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5)

钱钟书接受采访时说:“这两年我的夫人为我付出了许多,让我专心写作,帮我拦了外界很多干扰,这本书应该属于她。她在我眼里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流离坎坷 世态炎凉

时光静静流逝着,可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 最艰苦的日子在珍珠港事变之后,抗日战争之前,他们沦陷上海。 他们的生活愈来愈苦,只是柴米油盐,就并非易事。

杨绛与钱钟书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他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

直到解放后,钱钟书夫妇得到清华母校的聘请,钱钟书担任教授,主要指导研究生,杨绛则兼任教授,自称”散工“。 夫妻和女儿阿圆在一起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无穷的趣味。

他们的家很朴素,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女儿阿圆常说:“我和爸爸是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可惜好景不长,安顿的日子没过多久,1966年便迎来了“文革”。

他们被革命群众“揪出”成了“牛鬼神蛇”,身心经受了莫大的冲击。可漫长的十年间,他们相依为命,任何人、任何事都没能将两人分离。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6)

钱钟书的名言是:“If we don’t have freedom of speech,at least we have freedom of silence.”(如果我们无法拥有言论的自由,我们至少还拥有沉默的自由。)

功成名就 生死离别

1977年,“文革”结束,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1990年,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改编为电视剧播出,他一下子成了名人。向来喜清静的钱钟书,当然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被慕名而来的人瞻仰,杨绛只好守住大门,为他挡客。

杨绛与钱钟书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我们终究还是走上了古驿道。”杨绛在《我们仨》书本的扉页写道。

1994年夏,钱钟书住进医院。杨绛每天去看他,悉心照料。在丈夫生病期间,也是阿圆病危前夕,杨绛来回奔波,身心疲惫。

当钱钟书在病中时,她向老天祈祷:照顾人,他不如我,我只愿比他能多活一年。没过多少时日,阿圆终于先走一步,离开了人世。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7)

杨绛告诉丈夫,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现在她什么病都不怕了,我也不用起早贪黑忙个没完没了了。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肠挂肚,以后咱就不用牵挂了。”

短短一年后,88岁的钱钟书也永远离开了杨绛,那是1998年12月19日。

钱钟书强睁着眼睛看着自己,她说:“你倦了,闭上眼,睡吧。”

他用尽所有力气道出一句:“绛,好好里(好好过日子)”,之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临终时,钱钟书一直未合眼,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两人一起携手走过六十六年的风雨路,无论两人在国外求学生涯,还是文革时期的改造都没能把他俩分开,这一次分离则是阴阳两隔。

钱钟书离世时留给杨绛的最后一句话是:“绛,好好里”,这句话支撑了杨绛往后余生的18年。

民国时期的绝美爱情(民国时最真挚的爱情)(8)

她曾感叹:“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离世,享年105岁。 杨绛先生终于“回家”了,这不是谢幕,而是他们仨的团聚。

年少时的一见钟情,苦难时的相依为命,行将就木时的生死离别,这条路漫长而艰辛,难以与外人言说,那是真正的生死相依。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越是美好的婚姻,到最后越是感伤。

参考资料:

《围城》、 《杨绛传》、 《钱钟书传》、 《我们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