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我在头条发表了一篇关于谁为堂兄弟,谁为表兄弟的文章。我在文中说,父亲这边与我同辈分的兄弟姐妹称为堂,母亲那边的与我同辈分的兄弟姐妹称为表。比如,伯伯、叔叔家的孩子,就称为堂兄弟、堂姐妹,而舅舅、姨妈、姑妈家的孩子,则称为表兄弟、表姐妹。因为这里面有个内亲外戚之分。这里的表,就是表面、外表、外面的意思,表与外同义。所谓的表兄弟、表姐妹,就是外公外婆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姑母的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姑母是父亲的姐妹(1)

于是有朋友留言说,既然父亲这边的称为堂,那姑妈属于父亲的姐妹,怎么能称为表呢?其实,别看姑妈是父亲的姐妹,但她却嫁给了另一个家族做母亲了。虽然在我们这边,姑妈和父亲是同一个父母,但是,在姑妈的丈夫那边,姑妈属于外面来的。姑妈的孩子又要称我们的父亲为舅舅,称我们的爷爷奶奶为外公外婆,我们这边就是他们的外戚,所以,我们这边的兄弟姐妹就是他们的表兄弟,表姐妹了。因为表是互称的,姑妈的孩子这样称呼我们,我们反过来也这样称呼他们为表了。这叫“互为表里”。

姑母的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姑母是父亲的姐妹(2)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还提到,如果出了五服,也就不能称为堂兄弟了,而只能称为同宗兄弟、远房兄弟或近房兄弟。我的观点是,从我们自身开始上溯数五代,即自己、父亲、祖父、曾祖、高祖,这五代人属于五服,这五代人中的平辈兄弟都可称为堂兄弟。因为在这五代人中,共同的祖父为一个堂,共同的曾祖父为一个堂,共同的高祖父也是一个堂。这里的堂,可理解为堂屋,厅堂、祠堂。这些子孙出自于这些堂,并共同在堂中共同生活、共商家事、共祭祖先。

于是,就有人提出,五服并非五代人,而是七代人,要从祖父一代开始往上数五代,要是那样的话,五服就要追溯到天祖、列祖了。可是,一般在农村里祭祀写包,最高也就写到高祖。按照传统的封建礼制,是以父宗为重的,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姑母的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姑母是父亲的姐妹(3)

那就是说,如果家族中老人去世了,这个老人下面的五代人穿丧服。实际上,古代人寿命比现代人要短得多,平均寿命也就四五十岁,最高寿命的也过不了七十。就算是平均寿命76岁的当下,能给往上四代曾祖披麻戴孝人也不多,能给高祖披麻戴孝的那就少之又少,甚至难找。因为一个人要想嫡传五代子孙时,自己还健在,起码要活到110岁以上。如果上溯六代的天祖还健在,起码要活到130岁以上,如果能给往上七代的列祖披麻戴孝,列祖起码活到140岁到150岁之间。所以,五服不是自我上溯七代,而是五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