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岁所写,描写了鹅的突出特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唐诗收集20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收集20首(④整理好了唐诗71首)

唐诗收集20首

1.咏鹅/骆宾王《1》《34》《79》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主题】七岁所写,描写了鹅的突出特征。

【注释】曲(qū):弯曲的脖子。

2.于易水送别/骆宾王《41》《37》《50》《31》《3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主题】对荆轲壮志未酬的感慨。

【注释】《35》作“壮士上冲冠”。

3.在狱咏蝉/骆宾王《33》《64》《70》《84》《145》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主题】以蝉自比,抒发悲愤之情。

【注释】西陆:秋天。南冠:囚徒。玄鬓:指蝉。响:指蝉声。沉:掩盖。《51》《79》作侵。

4.从军行/骆宾王《155》《220》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主题】体现初唐边塞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豪情。

5.忆蜀地佳人/骆宾王《155》《220》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主题】表达对蜀地佳人的思念。

6.风/李峤《1》《46》《32》《220》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李峤(645-714),河北赞皇人,官至中书令。

【主题】一首歌咏风的诗。

【注释】解落:散落。或懂得。从下句的能的意思来看,后者为佳。三秋:秋季三个月,即秋天。过:经过。

7.中秋月/李峤《34》《50》《46》《32》《44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主题】借自然现象,阐释事物矛盾的复杂性。

【注释】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36》《56》《45》《34》《70》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简介】张若虚(647-730),江苏扬州人,官至兖州兵曹。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主题】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迥绝宇宙意识,创造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注释】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流霜:此处喻月光皎洁。汀(tīng):沙滩。扁舟子:漂泊江湖的人。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相闻:互通音信。碣石、潇湘:一在南一在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摇情:激荡情思。

9.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84》《50》《1》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作者简介】杜审言(645-708),湖北襄阳人,著名诗人,杜甫祖父。

【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注释】和(hè):指用诗应答。晋陵:常州市。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淑气:和暖的天气。晴光:春光。绿蘋(pín):使浮萍转绿。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

10.渡湘江/杜审言《1》《36》《37》《145》《186》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主题】描写流放途中的悲思愁绪。

【注释】迟日:春日。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京国:指长安。

11.赠苏书记/杜审言《107》《155》《211》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主题】送朋友戍边,打趣之诗歌。

【注释】翩翩:文采好。红粉:闺中女子。指苏妻。

12.大酺/杜审言《220》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主题】一首祝词。

【注释】大酺(pú):聚饮。袨(xuàn):华美。火德云官: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贺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

13.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1》《51》《58》《155》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主题】春日身在长安怀念洛阳。

【注释】南桥:洛阳城南的天津桥。西第:西汉大将军梁冀的豪宅。

14.正月十五夜/苏味道《50》《145》《2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作者简介】苏味道(648-705),河北栾城人,官至益州刺史等。为人模棱两可,称为“苏模棱”。

【主题】描写京城元宵的热闹景象。

【注释】星桥:星津桥,洛阳天津三桥之一。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指金吾卫。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15.上元夜/崔液《1》《32》《218》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作者简介】崔液(?-713),河北定县人。因兄崔湜(shí)而流放。

【主题】描写元宵夜热闹情景。

16.夜送赵纵/杨炯《46》《55》《21》《34》p300《32》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作者简介】杨炯(650-693),陕西华阴人,为初唐四杰之一,官至颍川令。

【主题】表达对朋友鼓励和赞赏。

【注释】赵氏句:赵名声大天下知。旧府:赵纵家乡山。川:道路。

17.从军行/杨炯《59》《34》《51》《145》《155》《16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主题】歌颂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

【注释】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凋:色彩脱落。龙城:匈奴名城,泛指敌方要塞。百夫长:低级军官。

18.梅花落/杨炯《149》《155》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主题】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的征人。

【注释】开:融化。

19.山中/王勃《46》《64》《3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山西河津人。为初唐四杰之首,溺亡。

【主题】情景交融的思乡曲。

【注释】滞:淹留。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属:恰逢。高风:山中吹来的风。《186》属作复。

20.江亭夜月送别/王勃《2》《111》《220》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主题】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

21.羁春/王勃《64》《32》《220》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主题】写客愁旅思。

22.九日/王勃《32》《220》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主题】遇重阳节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

【注释】不知句:对不知来送酒者,哪个是陶家的人。

23.蜀中九日/王勃《79》《2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主题】寄居剑南的怀乡诗。

【注释】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登高。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南中:南方,指四川一带。那:为何。《32》《186》情作今。

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51》《84》《14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主题】一首清新高远的送别诗。

【注释】之任:赴任。城阙句:三秦辅城阙,倒装句。风烟望五津: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五津:指岷江五个渡口。无为:无须。儿女:《后汉书》: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25.咏风/王勃《2》《51》《125》《220》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主题】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注释】肃肃:象声词,《111》景作风,但与题相违。源自“流景登扶摇”,凉风之意。加:给予。涧户:溪涧的门户。驱烟句:烟雾驱散,可见涧底人家。

26.别薛华/王勃《2》《111》《220》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主题】送君一程又一程,路尽彷徨独自。

【注释】送送句:穷途末路,喻世途艰难。

27.滕王阁诗/王勃《36》《54》《34》《45》《111》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主题】此诗附于《滕王阁序》之后,对序的高度概括,对盛衰无常大发感慨。【注释】江渚:赣江中小洲。物:四季景物。帝子:滕王李元婴。自:原来的样子。

28.代悲白头翁/刘希夷《163》《41》《51》《45》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作者简介】刘希夷(651-680),河南临汝人。传因此诗被舅舅宋之问谋害。

【主题】感叹光阴短暂、青春易老的主题。

【注释】代:拟。光禄:马援之子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将军:东汉贵戚梁冀曾为大将军。大兴土木,建造府宅。《147》《34》《73》《2》《56》《211》作行逢落花长叹息。《59》应怜作须怜。

29.黄台瓜辞/李贤《155》《219》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作者简介】李贤(655-684),即章怀太子,因妄议生母武则天丑闻被杀。

【主题】以种瓜摘瓜作喻,讽谏武则天切勿为政治需要伤残骨肉。

【注释】离离通“历历”:指清晰分布。

30.北邙山/沈佺期《37》《35》《220》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作者简介】沈佺期(656-715),河南内黄人,官至中书舍人。

【主题】表现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不能长驻的传统主题,堪称初唐七言绝句之精华。

31.杂诗/沈佺期《84》《58》《51》《111》《215》《351》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主题】写戍边者与家属的两地相思。

【注释】解兵:放下兵器。将:带领。

32.夜宿七盘岭/沈佺期《51》《81》《111》《220》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主题】夜宿四川广元七盘岭所见所闻,抒发愁思和惆怅。

【注释】游:流放。平仲:银杏、白果。浮客:无所归宿远行游子。

33.独不见/沈佺期《50》《51》《39》《41》《111》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主题】少妇思念戍边丈夫的诗歌。《全唐诗》有各种版本,皆可。

【注释】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丹凤城:指长安。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凰,故咸阳为丹凤城。教(jiāo):使。流黄:黄紫相间丝织品,此指帷帐。《41》《351》为谁为。《163》为谁的倒文。

34.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沈佺期《220》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主题】两人于705年被流放岭南,作者不表现内心无限愁苦,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注释】涨海:指南海。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阳。

35.渡汉江/宋之问《32》《50》《51》《70》《111》《15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作者简介】宋之问(656-712),山西汾阳人,官至考功员外郎。谄媚张易之,被唐睿宗赐死。

【主题】写渡江后的忐忑心情。

36.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39》《51》《84》《145》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主题】表达流放岭南的愁绪。

【注释】阳月:阴历十月。《尔雅》:十月为阳。殊:仍然。十月红梅白梅夹道故梅岭称。

37.度大庾岭/宋之问《50》《155》《208》《219》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主题】写盼望北归的心愿。

【注释】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轺(yáo):只用一马驾辕轻便马车。翥:鸟向上飞。北枝花:大庾岭北梅花。长沙:贾谊,意不自得也。

38.陆浑山庄/宋之问《39》《51》《219》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

【主题】此诗历代评价很高,认为自然、高古。没写宦海之苦,只是无才德愧对明时。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

【注释】陆浑山:在洛阳。物外情:超脱世俗的情致。岩耕:耕于山中,借指隐居。山鸟:鹧鸪鸟。

39.灵隐寺/宋之问《2》《219》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主题】描写灵隐寺奇妙的风光。

【注释】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此处借指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指灵隐寺殿宇。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刳(kū):剖开后再挖空。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夙(sù)龄:年轻的时候。尚:喜欢。遐:远。异:奇异的美景、胜地。搜:寻求。涤:洗涤。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通往仙境之桥。

40.苑中遇雪应制/宋之问《32》《219》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主题】描写突如其来的雪景。

【注释】诘(jí)旦:翌日。旂(qí)通旗:带铃铛旗帜。

41.寒食陆浑别业/宋之问《11》《94》《155》《219》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主题】抒发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注释】野老句:见《击壤歌》。

42.咏汉高祖/于季子《32》《220》

百战方夷项,三章且代秦。功归萧相国,气尽戚夫人。

【作者简介】于季子,武则天时期员外郎。

【主题】对汉高祖一生成败的高度概括。

【注释】夷:平。

43.咏项羽/于季子《32》《155》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主题】概括项羽的一生主要事迹,写其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全过程。

44.宴城东庄/崔惠童《156》《222》

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作者简介】崔惠童,山东聊城人。唐玄宗之女晋国公主的丈夫。

【主题】劝人珍惜时光珍惜当下。

【注释】《32》作者为崔思。主作生。识作值。

45.子夜四时歌春歌/郭震《58》《64》《35》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作者简介】郭震(656-713),河北大名名将。

【主题】逢春思夫之作。

46.塞上/郭震《125》《220》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主题】写征人戍边的苦辛。

【注释】金微:即阿尔泰山。

47.蛩/郭震《32》《35》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主题】秋闻蟋蟀叫,唤起羁旅情。

【注释】苦吟句:自己绝不向豪门乞求可怜。

48.莲花/郭震《120》《143》《220》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主题】对莲花高洁的赞美。

49.古剑篇/郭震《45》《111》《125》《155》《163》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主题】托物言志之的诗。

【注释】昆吾:传说中的山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紫气:即剑气。错镂:指错彩、镂金。风尘:借指战争。周防:周密防卫。幸:庆幸。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50.宴城东庄/崔敏童《156》《222》

一年始有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间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贫!

【作者简介】崔敏童,山东聊城人,崔惠童昆弟。

【主题】时光飞逝,及时行乐的劝言。

【注释】《32》作者为崔惠童。始作过。

5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51》《2》《14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2),四川射洪人,官至右拾遗,被诬入狱而死。唐代第一个有意识扫除六朝文学纤弱之气的诗人。

【主题】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注释】杜甫赞: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怆:感伤。

52.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陈子昂《79》《186》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主题】写怀才不遇的愤慨、

【注释】郭隗(wěi):燕昭王客卿。遂:马上。

53.感遇诗/陈子昂《88》《45》《110》《127》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主题】讥刺统治阶级的无能与昏庸。

【注释】谁言句:谁说人们记住过去边塞之灾?它们早被遗忘,就象尘埃灰飞烟灭一样!

54.燕昭王/陈子昂《64》《10》《94》《127》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主题】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注释】碣石馆:即碣石宫。梁人邹衍入燕,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复:又。《45》《111》《181》怅作今。

55.送魏大从军/陈子昂《111》《220》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主题】激励友人建功沙场。

【注释】魏绛:晋大夫,有平戎之策。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黄河中段平原。六郡雄:《汉书》称西汉赵充国为“六郡良家子”。飞塞:飞狐塞。

56.春夜别友人/陈子昂《55》《2》《10》《21》《94》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主题】送别诗。26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友人春夜设宴欢送。作者以诗记录之。

【注释】《111》《127》《125》《163》《197》悬作隐,与下句没雷同,不妥。

57.题袁氏别业/贺知章《64》《55》《187》《220》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浙江萧山人,官至太子宾客等。诗风清新通俗。

【主题】表达在袁氏别业休憩时洒脱的心态。

【注释】暗用王献之的典故:王献之路过苏州顾辟疆的名苑,径直到其家闲逛,旁若无人地评价一番,被别人撵了出去。贺知章不认识袁氏,但爱别业之美,担心主人撵人,就写此诗。林泉:林木和石泉。谩:空。《21》作慢,怠慢。《32》为漫。莫谩:即不用。

58.咏柳/贺知章《2》《145》《186》《22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主题】赞扬春风强大的生命力。

59.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107》《145》《18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主题】写阔别故乡之所见所闻。

60.回乡偶书其二/贺知章《37》《26》《89》《88》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主题】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注释】半消磨:一大半消失了。

61.蜀道后期/张说《21》《32》《46》《58》《64》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作者简介】张说(yuè)(667-730),河南洛阳人,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燕许大手笔”。

【主题】责备秋风,来表达归心似箭的心情。

【注释】后期:后于预定的期限。争日月:争取时间。来往句:来回行程预先规划好了。

62.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37》《34》《35》《220》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主题】描写浓浓离别之情。

【注释】接:靠近。《58》作《送梁六》。

63.汾上惊秋/苏颋《21》《35》《55》《46》《64》《32》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作者简介】苏颋(670-727),陕西武功人,官至吏部尚书等。和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

【主题】此诗化用汉武帝《秋风词》,写羁旅情思。

【注释】万里句:渡过黄河与汾水到万里之外。秋声:北风。摇落:凋零。

64.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苏颋《2》《111》《181》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主题】一首精巧的形式主义作品,一首盛世的歌功颂德之作。

【注释】望春:即指观赏春色,又切宫名,一语双关。北斗:双关语,星宿或皇宫。因为长安地形“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回辇处:进望春宫。飞花:舞女。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居。哢:鸣叫。《220》偏作遍。

65.桃花溪/张旭《36》《37》《46》《32》《186》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简介】张旭(675-750),江苏吴县人,善草书,人称张颠。其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mín)剑舞“三绝”。

【主题】此诗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飞桥:高桥。石矶:水中石堆。

66.山中留客/张旭《51》《35》《37》《39》《351》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主题】写山行之景,主旨在于留客。

【注释】山光句: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中景色。《32》作《山行留客》。

67.春草/张旭《58》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主题】表达了诗人久别,家人亲人思念的心情。

68.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32》《35》《37》《51》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湖南韶关人,唐代岭南唯一宰相。“岭南第一人”“曲江风度”。

【主题】写尽闺中思念的诗,

【注释】减清辉:面容逐渐消瘦。

69.照镜见白发/张九龄《32》《34》《46》《64》《186》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主题】写少年壮志凌云老大一事无成的感慨。

【注释】宿昔:从前。

70.感遇其一/张九龄《45》《82》《84》《117》《155》《16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主题】比兴手法,表达坚守气节的决心。

【注释】葳(wēi)蕤(ruí):枝叶茂盛。华通花。生意:生机勃勃。自:由于。尔:指兰花。佳节:美好的节操(或美好季节)。闻风:闻到芳香。《孟子》“闻柳下惠之风者”。坐:遂。美人:指山林隐士。

71.感遇其七/张九龄《41》《45》《58》《84》《117》《155》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主题】借丹橘遭遇,表达怀才不遇。

【注释】伊:因。荐:献。运命句: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南寻。徒言句:人们只顾种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