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滁州师出教育整理提供,希望给备考教师考试的考生提供帮助,从资格证到教师考编,师出教育一路相伴。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训教师!微信咨询(czshichujiaowu)滁州师出教育

六枝特区教招历年真题(滁州教师考编历史-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

一、考情分析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学科教师招聘笔试考试的重要专题,包括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时期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打击和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等发展阶段。纵观历年教师招聘的考试题目,我们发现它主要是从其不同发展阶段考查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表现及特点,并多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二、知识详解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和市场);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概况

(1)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民族资本家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企业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年,方举赞)、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陈启沅)、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年,朱其昂)。

(4)企业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3.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或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根本原因)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

2.表现

(1)典型代表:光绪年间**张謇“挂冠从商”,实业救国,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

(2)资本总额大增。

(3)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4)分布:沿海向内地扩展。

3.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4.影响: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和提倡国货运动的兴起。

(4)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增资本达1.3亿元。

(2)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所发展。

3.特点

(1)总体弱势。

(2)部门不平衡: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域不平衡:仍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4.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民主革命发展(如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2)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1927—1937年)

1.发展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表现:纺织、面粉、化工、橡胶等都有较大发展。

3.影响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为抗战胜利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五)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1937—1945年)

1.原因

沦陷区,被日军所毁或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2.表现

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通过“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控制民族工业;官僚资本通过“经济统制”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

3.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近代化的进程更加曲折。

(六)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垄断与挤压民族企业。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加剧。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三、对点训练

1.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D.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主要原因,所以C正确。BD不符合史实;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2.【参考答案】

(1)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2)因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六枝特区教招历年真题(滁州教师考编历史-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