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欢张爱玲的一首情诗,她说“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戏中人。”寥寥数语,道尽一个“距离”,与相爱之人相隔甚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长期异地分居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暗恋着一个跟自己不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人,则是心理上的距离。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1)

不管这份爱意多么浓烈,这份感情多么真挚,但在距离面前,一切原本的美好都变成了浮光掠影,仿佛爱情消失之后,两人就只剩下了这段距离,这难以逾越的鸿沟天堑。

太多年轻人盲目地相信了爱情,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于是拿着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十几年人生去做一场豪赌,赌的却是将来寥寥无几的幸福。会算账的人都明白这是一笔亏本交易,但对于热恋中的两个人来说,既然得了爱情,这些代价又算的了什么呢。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2)

但有些事,是后悔不得的,错过一个正确的是一辈子,错爱一个人也同样是一辈子。随着两个人的相处,爱情终究会过期,婚姻要么变成易碎的工艺品只徒有其表,要么变成牢固的绳结,两人往复纠缠不清,难以割舍。

远嫁七年,回头早已物是人非

晓敏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温婉可人,却在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强的内心。她与自己的先生是从大学就认识的,两人感情十分要好,于是大学一毕业,两人便不顾一切地结了婚,尽管对方家住哈尔滨,晓敏也要完成这段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爱情。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3)

初到夫家的两三年里,生活还算舒适惬意,公公婆婆也十分善解人意,逢年过节都让丈夫带着晓敏回娘家过,小住一段时间后再回家。在哈市扎根两三年,晓敏有了自己的事业,丈夫也基本稳定了下来,两人的生活似乎到了可以更进一步的时候。

有了孩子之后,一切生活都变了,公公婆婆也有自己的工作,没有精力帮忙照顾孩子,晓敏不希望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丈夫肩上,于是叫来了自己远在福建的母亲。可母亲到底是个外地人,相距甚远难免水土不服,再加上年龄大了,更加难以适应哈市的水土,呆了一段时间便被晓敏劝回了家。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4)

两人也尝试过请月嫂,可聘请的月嫂很不负责,焦晓敏对此十分担心,最终晓敏还是辞了职,在家当全职主妇。这样一来丈夫的压力就更大了,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晓敏也变得敏感起来,两人于是经常吵架。

后来争吵了几年,两颗心渐渐冷却下来,原本热恋的温度似乎被哈尔滨的风雪掩埋起来,只留下了刺骨的寒风和并不宜人的气候。在第七个年头,晓敏离婚了,回到家中看到瘦削的父亲和躺在病榻上的母亲,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错过的与父母的七年永远都没法弥补了。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5)

当爱情消失,你还有什么?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虽然如今的交通十分发达,但婚姻却是绑定我们一生的事情,想要轻松的往返娘家和夫家,最好还是不要嫁的太远。

很多人年轻时为了爱情义无反顾,不听父母劝告地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孑然一身,凡事都要靠着丈夫的帮助,甚至有种寄人篱下的悲凉感。父母会担心远嫁的女儿只身在外受到欺负没有人照应,也确实,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诉苦,没有家人依靠,吃的任何苦都只能往肚子里咽。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6)

有人会安慰自己“别担心,最起码你还有爱情呢”,可爱情也不是永恒的啊,它有自己的保质期,爱也是会消失的,真正当爱情消失的时候,远嫁的女人,你又剩下了什么呢?

笔者情感感悟:

其实不管是远嫁还是近嫁,这世界上完美的婚姻本就稀少,只要是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相处,生活就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这都再正常不过,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远嫁都是失败的,真正让一段婚姻失败的其实是婚姻当中的人罢了。

90后姑娘远嫁他乡生活的无奈(80后远嫁姑娘自述)(7)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原本拥有幸福的时候不懂得好好把握和珍惜,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对方,去坚守自己的道理,不肯让步,始终针锋相对,才是婚姻中问题的根源。

其实生活当中有些事我们没有必要非要争个输赢,婚姻中尤其如此,赢了争执,却输了爱情,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