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抛物线的几个常用公式设AB为过抛物线(p>0)的焦点F的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中数学抛物线常用结论及证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抛物线常用结论及证明(高中数学抛物线几个常用秘技及其推导)

高中数学抛物线常用结论及证明

(一)抛物线的几个常用公式

设AB为过抛物线(p>0)的焦点F的弦

若A(),B(),为弦AB的倾斜角,则

(1)

(2)

(3)

(4)过焦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CD,则

(5)

(6)则

(7)以弦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8)通径:过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长等于2p。

(二)易误点

1.抛物线的定义中易忽视“定点不在定直线上”这一条件,当定点在定直线上时,动点的轨迹是过定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

2.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易忽视只有p>0,才能证明其几何意义是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否则无几何意义。

(三)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

该类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与抛物线的定义有关。实现由点到点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转化。

(1)将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该点到焦点的距离,构造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使问题得解。

(2)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利用“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原理解决。

(3)引入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利用不等式或者函数性质求解

(四)求抛物线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1)当坐标系已建立时,应根据条件确定抛物线方程属于四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2)要注意把握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3)要注意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利用它的几何意义来解决问题。

(五)解决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问题的常用方法

(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类似,一般要用到根与系数的关系。

(2)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AB|=+p,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

(3)涉及抛物线的弦长、中点、距离等相关问题时,一般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等解法。

提醒:涉及弦的中点、斜率时,一般用“点差法”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