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追一部新剧了?你上一次完成看完一整部国产电视剧是什么时候?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1)

就像很多人宁愿一次次重温经典老电影,也不进影院看新电影一样,很多国产剧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要说其中的原因,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太合理的因素。

《士兵突击》没有小鲜肉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于,从整体上来看,尽管这些年也出过几部质量不错的热播剧,比如《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但总体上它们的质量,或者说好剧出现的频率,还是远低于1990年到2010年期间。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2)

那时候作品营销还没有现在这么厉害,一部剧火起来就是因为质量,而不是其他,比如小鲜肉男女主角吸引人等等。那时候的剧引人注目最主要是靠编剧的功力,靠演员的表演。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3)

拿《士兵突击》来说,观众最早看到它的时候,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是演过傻根的王宝强吗?不是。是新演员陈思诚和张译长得帅吗?不是。而且剧中几乎就没有女演员出现过,一群长得傻大黑粗的男人们的戏,照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围观。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4)

是《士兵突击》的故事吸引人,是许三多的人物性格吸引人,是角色们形成的戏剧张力吸引人。

《潜伏》制作不精良但情节抓人

再比如《潜伏》。孙红雷来扮演主角余则成,最早是遭到一小部分观众反对的,他们说他长得不好看,有损于地下工作者形象。然而,孙红雷用认真的高超的表演让这些人闭嘴。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5)

另外从布景制作来看,其实《潜伏》的道具一点都不精致,楼道里也黑黑的,墙上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就像打印出来的,这当然是瑕疵,但并没有影响故事和对白的精彩度,以及情节的抓人程度,人们还是一口气追了下来,到最后也显得意犹未尽。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6)

《士兵突击》和《潜伏》的例子,说明什么呢?一部剧成功与否,在以前那个时候第一要素不是小鲜肉演员,而是这个演员适合不适合演绎这样的故事,是这个故事本身是不是吸引观众。

《我爱我家》编剧比宋丹丹拿钱多

另外再从演员酬劳上说一下。

这几年在国产剧遭人吐槽的时候,演员的薪酬却扶摇直上,引发巨大的社会争议。在早些时候,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其他声音的。一部剧的最主要成本是什么?它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幕后创作者的智慧,只有当收入到位的情况下,才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7)

《我爱我家》目前已成神剧,宋丹丹、文兴宇等人的表演如今还被津津乐道,然而此剧拍摄时这些主演每集才拿二三百块钱,收入最高的是谁呢?是背后的编剧梁左。那时候他一集的剧本五六千字,差不多就能拿到两千块钱,这是比宋丹丹他们多得多的。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8)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9)

当然,现在来看这未免有些走向另一个极端,但也从很大程度反映出,那时候的电视剧制作还是尊重剧本创作,没有好的一剧之本,演员们靠什么发挥呢?

演员们的收入适当提高,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本身就受人喜欢,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然而问题就在于,如果一部剧的绝大多数资金都给了演员,那么谁来好好写剧本,谁来认真做道具呢?一部剧最后只剩下看脸,只要这个人的脸居于屏幕中心粉丝就一直看,这正常吗?这可能持久吗?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10)

现在偶像剧演员靠配音

另外再说说配音的问题。

现在的很多偶像剧,不管是古装还是都市题材,演员们看似自己在说话,其实背后都是有人配音。这正常吗?一个演员塑造角色靠什么塑造,除了他那张年轻的脸,还有肢体动作,难道不包括他说出那些台词时的声音吗?

士兵突击演员15年前后对比(如今小鲜肉霸屏)(11)

现在由于演员档期和技术操作等问题,很多国产剧都不现场收音,而是靠演员后期来集中配音,有些演员由于档期无法前往,就靠专业配音演员来配音,这简直就是国产电视剧的大倒退。一个演员之贡献自己的那张脸在表演,有意思吗?好意思吗?那以后是不是可以发展到几段,最后就是摆一张照片演戏了?

只有热播剧,没有优秀剧

历史总是向前的,按理说文艺作品也应该是越来越好才是。然而有些东西往往就不这样发展,反而是在开倒车,这样能拍摄出高质量的好剧才怪。因此现在很多时候只有热播剧,而没有高质量的剧。

对于追这些剧的人来说,只要能看到一些他们钟爱的脸也就可以了,至于他们演的是什么,也就无所谓了。

另外也有人说,现在不出好剧是因为管制太多。什么时候,管理都是有必要的,就有些人的拍剧水准和态度,如果真的有一天全部放开,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赵本山说了,到哪儿都说大形势不好,你是影响大形势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