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

20世纪早期许多生态学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会议,正式提议设立在每年10月4日这一天为“世界动物日”。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宣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正视、善待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

可是,“世界动物日”的初始宗旨仅仅在于:宣传饲养伴侣动物所带来的乐趣,让公众意识到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时促使各个动物保护组织齐心协力,推动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伴侣动物。

目前还没有“世界保护野生动物日”,来关爱被圈养(“关押”)在动物园包括海洋水族馆等场馆里的各种野生动物。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2)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3)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4)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5)

这几幅照片显示: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虽然饱食终日,但钢筋水泥加玻璃的兽房中那份难以解压的拘束和游览动物园时那份释放心灵的心情大家一定有所领悟。他们之间的默契但又充满矛盾的现状、内心渴望自由与理解的生存状态此时展露无疑。人与动物的关系应该是融洽地和谐相处,现实却是人们隔着栅栏或玻璃看到它们,逗弄它们。

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可追溯到宗教和哲学信仰,19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国家就成立了鸟类保护协会、国家公园等。在野生动物得到保护的基础上使野生动物享有人类某些福利的思想同样受到了重视。

现在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得到了全球响应,爱护动物已成为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目前,全球至少有8000多个保护区,其中共有400多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近100个国家。各国还制定了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条例,除了国内法以外还制定了国际法。保护野生动物已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动物园也在不断改建,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出宽敞的动物笼舍,为丰富他们的生活,室内布置了各种活动设施,室外还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生活生长需要,许多珍稀动物有专用的玩具。如果需要人给它们陪伴或解闷,除了饲养员外,还可以招募义务工作者。食物讲究,各大动物园差不多都设有专用厨房和专门食谱,保证每天都能供应新鲜卫生的食物。

但是,人类这一系列保护行为还远远不够,被圈养在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一切都在人类掌控下,为了供人类观赏、乘骑,它们在恐吓中被训练成不符合天性的“技能”,和野生动物本来应该生活的自然氛围无法相比。在动物园出生的小生灵怎能体会自由的空气?所谓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虚伪的表现。真正的和谐相处应该是在未受人类干扰破坏的自然环境里;远离人类,回归自然。

此前,人们普遍以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动物园是利用“美泉宫”建立于1752年的王家动物园。美泉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北部,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行宫。洛特林格皇帝被召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驸马,但不许他干涉女皇的政务。无所事事的皇帝就养起鸟来,成立了供自家观赏的动物园。后来亲朋好友及邻邦投其所好,馈赠珍禽异兽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为了申市隆动物园。这座动物园是欧洲最古老的动物园。

中国最早的“动物园”是在清朝乾隆的行宫乐善园内 “园囿”(囿指的是养动物的园子)的基础上建立的“万牲园”,1906年落成。最初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动物,而是效法西方的“导民善法”,仅作为农事实验场。1908年才作为“动物园”对民众开放。

但是,据考证:周文王建于公元前1050年左右的灵囿灵沼动物园(位于陕西丰邑今长安沣河以西附近)比国外最早的动物园(1752年申市隆动物园)早2802年,是世界最早的动物园。《诗经》曾记载他酷爱收养动物,将许多老虎、鹿、犀牛以及各种鸟类、蛇类、鱼类、龟类养于其中,距今已 3000余年。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园为伦敦动物学会属下,于1828年开放的伦敦动物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起初仅向科学家开放、帮助他们将园内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园。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6)

由此可见,人类建造动物园的目的是为了“爱好”,为了“自家观赏”。建造现代动物园的主要目的也仅仅加上科学研究、动物保护教育这两个主要功能,始终离不开圈养(“关押”)野生动物让人观赏的本质。

“优秀的动物园对动物保护至关重要,我们为那些在野外面临严重威胁的物种提供了安全避难所。现在许多物种还不能被重新放归野外,因为它们面临的来自人类或疾病的威胁尚未根除,动物园为这些物种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库和储备种群。”

动物园或许能成为频危野生动物保存一线骨血的最后希望。尽管动物园并非最合适的濒危物种终极避难所,可以进行动物繁育与研究,参与野生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同时通过向游客传播知识、增进理解、影响态度、引导行为,鼓励更多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之中。也可以阐释自然生态的美丽、复杂、和谐与脆弱,阐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是赞成建造动物园人士的观点、说法。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7)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8)

从古至今人类建造动物园都没有真正考虑到一个问题:动物的自由。

动物保护主义者反对圈养动物,甚至发起最终废除动物园的“动物自由”运动。他们认为:200多年来,动物园以掠夺野生动物资源为代价,仅仅为公众带来了不出远门便可欣赏世界各地珍奇动物的福利。(我们暂且不谈动物园的盈利)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9)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0)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1)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2)

个人以为:有几种或几只频危野生动物是在动物园最后寿终正寝,从而保存了“一线骨血的最后希望”?有,但极少。比起在动物园里大量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野生动物死亡真是微乎其微。据统计,某大动物园在近20年内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动物,可以再创建一个动物园。类似斑鳖在人工干预下发生意外死亡的案例(见“一个生物灭绝的过程”)并非绝无仅有。

可以说“物种还不能被重新放归野外,因为它们面临的来自人类或疾病的威胁尚未根除”那人类为什么不能在建设社会文明的同时花费更大的精力和资金,以保护、改善野生动物本来就有的栖息地?非要把野生动物圈养在动物园?

所以,自然保护区是目前野生动物最好的去处(不是最终去处)。

人是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自然界最高级的产物,而“最高阶段”其最重要的意义是“自由”,并且人类在不停地在追求“无限地自由”。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在建立高度地文明,随至而来的是对自然生态带来更多的破坏(比如环境危机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活动是对自然界的毁灭,也是对自身的毁灭。人类在追求自身“自由”的同时,是否应该深刻地考虑到彻底避免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保护野生动物呢?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人类追求高度文明发展必定意味着冒险,在什么都是“大力发展”的当下,必定会对自然生态带来更大的破坏。

所以,口口声声要保护动物并与其和谐相处是人类虚伪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想象一下人类被动物控制下的景象,再遐想一下,把人类圈养起来的情景吧:

动物们给人类建造了最豪华的“人园”,也把人类分成为各个展区:黑色人种区、白色人种区、黄色人种区、棕色人种区,矮人园、高人园、胖人园、瘦人园……单个的、一对的、雌雄混杂一起的,为了“善待人类”动物们为人类提供最好的食物;不用你们为了生计去北上广舍命拼搏,不用你们贷款买房可住“别墅”……

参观者兴高采烈地围观着;为人庆生、为你配对,看你打斗、瞧你调情、瞅你交配……通过玻璃展面,还能看见“襁褓”中的婴儿……

病了给你最好的医疗关爱……

为人宣传;此人品种、学名、是纯种还是混种、杂种,栖息地、食性、寿命,孕期、一胎产几仔……,普通种类;允许猎杀,珍稀濒危;加以保护。

为你直播、为你做禁示牌;“请勿戏弄”“不准投喂”……

“人园”里也有“游客服务中心”解答动物们提出的各种问询, “纪念品商店”里出售有关人类的各种玩具、T恤、钥匙扣等商品……

所有这一切都由动物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带着它们的ByBy来园游览参观。还经常关切地询问:你们过得还好吗?提出口号:为了动物,请保护人类……!

要知道“人”也是动物,叫得没动物响,跑得没动物快,力气更没动物大,只不过人类的脑子恰巧进化得更快、更坏、更狡猾而已,动物存在这个星球上比人类早得多,现在,人类凭借“万物之灵”的本性“称霸”了这个星球,但从整个生物演变史来说人类称霸这个星球只是暂时的。

真正保护野生动物就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避免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生态环境遭破坏,使人类与野生动物及其它所有生物真正地共同拥有这个星球。

对于被圈养在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们来说,它们脱离种群,远离故乡,戴着镣铐,被人监管失去自由,直至死亡!

这点芬兰人似乎比较理解,他们担心大熊猫思念家乡;带着愧疚之意,在大熊猫展室外组团排排站,献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是,芬兰人不知道这是一首“祭诗”,不懂苏仙的诗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芬兰人想把大熊猫和我们阴阳两隔?

看视频;大熊猫趴在栖架上毫不领情,只是翻了个身,隔着玻璃幕墙向他们瞥了一眼,似乎在深思……。它和他们的距离在咫尺之间,却是一个永远无法逾越的距离!

我想“华豹”(送芬兰大熊猫的唤名)知道它这辈子回不了故乡,因为要完成为期15年的“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即使回到中国,回到四川,那也是“风烛残年”也只能进到动物园、保护繁育中心,却永远回不到祖祖辈辈栖息的“家乡”。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3)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主题(长假深思保护野生动物)(1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不管人类有多少个理由加以解释:厚玻璃、铁栅栏、豪华兽房带来的是伪亲密,屏蔽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你对此观点还持有疑问,还以为我是危言耸听或开玩笑,那再举两例:有史以来人类处于最危急、影响自身生存的时刻,肯定先把身边一直号称最亲密的伴侣如坐骑马、忠犬等杀了吃!

当人类遇到战争,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就会关闭动物园、处理掉养不起的可爱动物!首先考虑的是人类自身。

……

人类保护动物最经典的口号是:“为了子孙后代,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了人类自己,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动物,这才是真真正正人类提出所谓“尊重动物,正视、善待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的原因!充分显示了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和霸气,暴露出人类保护动物的虚伪,也是人类脑子进化得更坏、更狡猾的佐证。

淳淳\摄

©本账号的原创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产品形象等),著作权均归“淳li chun”所有,仅供阅读传播,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其他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数据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