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菲克接近停摆了4个月之后,Stellantis集团终于有了回应:7月18日,官方表示由于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集团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此后,Stellantis集团将专注进口车业务,并加强Jeep品牌的产品供应,增强电气化阵容。
国内作为全球第一大SUV市场,号称SUV鼻祖的Jeep,却在国产上玩不转了。众所周知,国产之后新车的价格及销售、服务网络,相比进口都会更有优势,算上之前与北汽的合作,这已经是Jeep第2次退场国产了。
同时,在关于未来进口车型的发展上,网友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回归进口身份之后,价格肯定是要上涨的,销量应该会更差吧。但不少美媒觉得:通过进口的方式在国内销售,Jeep反而会更滋润,这是为啥呢?
国产出道即巅峰,为啥后来没人买?
咱先捋一下,广菲克在国内的表现。其主要运营菲亚特和Jeep两个品牌,2021年,首款国产车型菲翔正式上市,后来又陆续国产了致悦等车型,但菲亚特毕竟是小众品牌,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15年,自由光国产后,广菲克迎来了高光时刻,随着自由侠、指南者、大指挥官等车型的陆续国产,2016年,广菲克的销量达到了17.99万辆;2017年为22.23万辆,同比增长达23.57%。但随后,2018年菲亚特宣布推出国内市场,Jeep也开始走下坡路,2018-2021年的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几乎每年以翻倍的速度递减。
从年销20万辆的主流品牌,落魄到被迫取消国产,只有5年时间,2021年广汽财报显示,广菲克的资产总额为86.81亿元,负债总额86.78亿元,资不抵债。国内消费者为啥不喜欢国产后更亲民的Jeep呢?
首先是品牌形象与车型性能的不匹配,一开始自由光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是Jeep品牌越野性能的号召力,就像今天的坦克300一样,20万左右,选择自由光显然要比CR-V、RAV4更有趣,但在实际使用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费者能体会到,毕竟强调性能的越野版售价太贵了,普通版车型的性能又没有比对手强太多。
同时,用户还要忍受质量稳定性差、油耗高、烧机油、保值率差等弊端,使用体验缺点多余优点,自然导致了口碑的下滑,后续虽然更新了2.0T发动机,但价格仍然不够落地,没有体现出亲和力。
另一个问题是产品更新缓慢,在大指挥官之后,国产Jeep几乎没有更新像样的新车,智能化时代,别说新势力的更新速度有多卷,传统车企的步伐明显加快,依照如今电动、智能的评判标准,国产Jeep车型几乎一样不占。
曾为进口品牌销量前3,未来新车更会赚钱?
国产之前,进口Jeep的表现相当高光,当时有指南者、自由客、自由光、大切诺基和牧马人等车型,2014年达到了销量巅峰,全年累计售出8.8万辆,同比增长50%,进入国内进口品牌前3。要知道,当时进口的自由光高达37.19万元起售。
而如今,Jeep进口车也跌到谷底了,2021年,牧马人售出3227辆,大切诺基为2702辆。不过,翻盘的机会同样很大。
一方面是,上升潜力,目前Jeep在国内的进口车型,以中高端为主,大切诺基刚刚在本土完成换代,全新自由光也已有路试谍照曝光,未来这两款新车应该能增强一定的竞争力;另一个方面,受疫情和零部件供应的因素的影响,现在车企更追求单车利润,而不是销量,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去年大部分车企销量减少,但主流们的利润都增加了,定位高端的进口车,在盈利能力上显然更具优势。
同时,转为进口也不一定不亲民,最近一款被美媒称作“Jeepster”的小型电动SUV,谍照曝出。虽然没有公布太多细节,但这款车应该不会采用Stellantis即将推出的STLA电动汽车平台,或许是利用PSA的eCMP平台,该平台还支持插电式混合动力,同平台的车型有标志e208和欧宝Corsa e,前者的续航里程为225英里(约合362公里)。
Jeep的首款纯电SUV将于波兰蒂黑的工厂生产,明年首先登录欧洲市场,然后是美国和国内,如果续航里程能有所升级,售价控制在15万左右,对比国内的竞品,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比如:Smart,首款电车推出之后,已经卖到脱销了,在品牌力上,Jeep同样具备个性、洋气的品牌形象。
总结:
说到底,Jeep国产的失败,还是和不够真诚有直接关系,真正能够代表性能的车型售价偏高,导致用户终端缺乏优势感知。回归进口之后,虽然价格更高端,但真正车型能够保证原汁原味被引入,产品竞争力更加突出,单车利润也应该相应有所提升。
你觉得,Jeep未来的进口之路好走嘛?又是否能回到8年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