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易经》、《诗经》、《礼经》、《春秋》,这五部书,是战国以前的书,且战国以前的书只有这五部书了,谓之“五经”。

实际上五经在当时并不高大上,它们只是当时的官员所写的记录文档: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1)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2)

《尚书》及《春秋》是史官所写,记录王和贵族的讲话,内容如档案,多如牛毛。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3)

《易经》是卜官所写,记录占卜结果,哪些事可做,哪些不能。古人凡事必占卜。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4)

《诗经》是乐官所写,乐官不但写诗,还谱乐,同时还到民间各地采风,搜集乐词乐谱。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5)

《礼经》是礼官所写,礼官写礼,进而写制度,及风俗习惯。稍详细些如:冠、相见、宴、觐、丧、服等礼;国家制度上的六官冢宰、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及司徒的职责;之后的《大学》及《中庸》也是礼的内容,是儒家关于礼的言论。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6)

当时的教育只限于贵族,其内容有行礼、作战和管理三类,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技能,称为六艺。

在当时教育中其礼乐最重要。上述五经中诗经和礼经属于礼乐内容;易经可用于日常管理,也可用于作战;史书当时并不重要,但自孔子之后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可以寓大义于礼,观礼可知兴衰,后来的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是如此。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坍塌、近于礼崩乐坏,贵族的统治渐渐瓦解,甚至奴隶开始解放。于是众多失业士人就发表自己的种种主张,期望能以之稳定社会,诸子百家顺势出现。

其中影响中国之后两千年的儒家,当时就比较显赫。孔子开历史之先河把贵族教育传授给平民,其所依据的授课材料,就是后来为中国人所神仰的五经。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7)

因上古的书多记载于竹简或木简上,不易保存,况从殷商有文字至孔子时代已八九百年之久,能留下的古书也多残缺不全。

五经指什么呢(何谓五经)(8)

孔子对散乱残缺的五经进行了重新整理编撰。因孔子只想维护周制而不做改变,故只“述而不作”,成为传授经书的教育圣人。

后来的其他诸子都只讲自己的新学说,而不讲上古的五经,故五经后来为儒家所专有。

2022年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