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研 让数据真正赋能教学(聚焦深度学习赋能课堂教学)(1)

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施品质教育,探索品质德育,推行品质课堂,开发品质课程,打造品质教师,培养品质学生,做强做优“品质教育”品牌,力求为武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为此,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努力提升智慧教育水平,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深入探索“精准教 自主学 多元评”的“品质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深度学习品质是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品质教育的重要维度,也是支撑品质教育的基础。培养深度学习的学习品质就是要培养底层心智模式,让深度学习成为本能的一部分。学校尝试用“靶向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并通过课堂再造来培养底层心智模式,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品质的养成。

唤醒心灵,激发学生内驱力

精准教研 让数据真正赋能教学(聚焦深度学习赋能课堂教学)(2)

学生利用墨水屏开展自主学习。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通过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多维评价,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恒久驱动力,促成其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深度探究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以满足深度学习的要求,促进其思维的深化发展。

提升认知,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事物透彻、融通的理解促进认知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内驱力,推动外在行为的改变。首先,学校组织教师精研《刻意练习》《认知天性》《应用学习科学》等认知科学类书籍,提升教师指导水平。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在语文学科的作文审题训练中,教师通过对作文题目基于语义要素的巧辨析、妙分解,从本质上理解作文题目的内涵和外延,梳理材料的思维逻辑,准确进行事理支撑。这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的示范性训练,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推动学生底层思维模型的改变。

创新维度,推动评价改革。一直以来,武汉第三寄宿中学都非常重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学校创设了“四级三类13星”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班级、年级、学校、市区”的四级评价阶梯,从品行、学习、综合三个类别评选出礼仪之星、勤学之星、体艺之星等13星,以多元的评价维度凸显评价的激励功能。同时,依托人人通平台、利用电子班牌和互动课堂等即时评价功能开展多维评价。电子班牌从学习、劳动、艺术、奉献等维度呈现学生成长档案,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潜力、劳动实践能力、运动才能、艺术素养等特质,全面立体地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校园活动、课堂表现等,通过移动终端对学生进行积分评价。尊重差异,从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进行多维评价,更能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真实状况。这样的多维评价既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乐于参与开展深度学习实践。

模式引领,带动学生深度学习

学校依托智慧课堂环境和资源,利用智能设备准确收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信息,构建数字化、个性化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在环境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促进其潜能开发,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其高水平、主动的深度学习。

精准教。教师通过常态化采集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课中听讲效果检测、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数据后,将AI数据分析和主观经验分析相结合,不断调整教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精准教”。

在“精准教”的教学场景中,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得到针对性解答和及时的回应。问题解决的愉悦感,好奇心满足的获得感,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种教学场景有效优化了课堂预设性和生成性资源,抓牢抓实了学生深度学习的主阵地。

自主学。基于学习终端,借助AI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教师以“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习“导向标”,靶向目标;以个性化错题补偿为纠错训练,靶向问题;以个性化知识图谱为方向,靶向考点,通过精准的靶向引导,促成学生的自主学。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班级组建了“教师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互助小组,让学生学前有导引、学中有路线、学困有导师、学途有同伴。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自主学习路径,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有效推动了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和规模化的个性化学习,达成了深度学习的效果,实现了深度学习的价值。

多元评。教师通过智能终端将课堂实时产生的过程性数据纳入评价。通过课上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手段的推动,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不断深化,达成深度的学习。

重构设计,助力心智模式形成

课堂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怎样参与教育活动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创设多样的学生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以认知提升行为改变为主旨,抓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才能助力底层心智模式建设。因此,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教师以真实情景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充分考虑学情,通过自学深研、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以一种沉浸式的状态参与课堂活动,开展深度学习。

物理组在讲解《滑轮》的时候,设计了提升重物的一系列真实问题。学生自主设计,小组研讨,通过虚拟实验平台,用不同的滑轮组合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和思考,小组分享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评判组内其他同学的方案,动手实践,收集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种通过设计真实问题场景,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精心设计学生学习参与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也乐于沉浸在这样的场景中积极思考、深度探究,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技术赋能的智慧课堂,改变正在发生。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品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文/刘建中 张迷)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