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农村老家的一对公婆,以平常生活冷清,想搬来跟儿子同住儿子没有立马回复,回家告诉了媳妇媳妇听完之后,给老家的公婆打电话,轻松解决了问题儿媳妇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值得不想面对“婆媳问题”的年轻人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儿媳妇和公婆相处之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儿媳妇和公婆相处之道(公婆因生活冷清)

儿媳妇和公婆相处之道

居住在农村老家的一对公婆,以平常生活冷清,想搬来跟儿子同住。儿子没有立马回复,回家告诉了媳妇。媳妇听完之后,给老家的公婆打电话,轻松解决了问题。儿媳妇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值得不想面对“婆媳问题”的年轻人学习。

01公婆想搬来

同事刘姐做财务工作,老公在一家国企单位上班,算是技术岗。夫妻两个结婚10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女儿6岁。经过10多年的北漂生活,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房子虽然不大,但是一家四口住还是没问题的。

在刘姐看来,起码儿子和女儿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了。毕竟,孩子都已经大了,需要有自己的隐私了。刘姐大学本科毕业,虽然是80后,但是对学习育儿知识一点儿也不输年轻人。什么自媒体、APP,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有的时候,单位的年轻人想备孕或者有养娃问题的话,也都找刘姐。我也经常问刘姐,哪里淘东西之类的,刘姐都有推荐。可以说,刘姐是我们单位年轻人都羡慕的那一位。

前段时间元旦假期,刘姐没有带孩子回老家,只是给公婆打了一个电话。公婆后来给刘姐的先生打电话,意思是现在老两口觉得有点冷清,想搬到北京来跟他一起住。

家里的情况,刘姐的先生是知道的。他没有回应,而是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姐。刘姐听完之后,处理了这件事情,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赞一句:不愧是刘姐。

02公婆同住的现实问题

刘姐给公婆主动打电话,说知道他们想来跟儿子同住。作为儿媳妇,她也是欢迎的。但是,刘姐说了一句:住一段时间是可以的,如果长住的话,只能是儿子或者孙子睡沙发了。

家里是一个小三居,夫妻俩住一间,儿子住一间,女儿住一间。如果公婆来了的话,那就要腾出来一间房子。要么是孙子的房间,要么是孙女的房间。

孙女可以跟妈妈一块住,那爸爸就要睡沙发或者跟儿子一块住了。儿子和女儿的屋子,都是单人床,留出了书桌。所以,只能孙子或者爸爸睡沙发了。

听到刘姐这样说,公婆虽然心理不痛快,也能听出刘姐的拒绝之意。但是,还是答应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过来北京住的问题。

刘姐这棉花般的回应方式,真的是给不会处理这种问题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范本。当然,刘姐的先生也不错。作为夫妻,我觉得他们两口子真的值得学习。

03刘姐的高明之处

其实,老人如果想跟年轻人同住,或者感觉到冷清的话,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几乎没有年轻人是喜欢跟老人住在一起的。除了生活方式的差距,还有心理上的距离。

对于儿子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儿媳妇来说,公婆总是一种外人的感觉。自己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外人,不管是是谁肯定都别扭。即便公婆不是事儿多的人,对于儿媳妇来说,也会感觉到不自在。

这样的不自在,早晚有一天会导致负面的情绪产生。甚至,会爆发争吵,影响婆媳关系。所以,这就是刘姐的高明之处。

1)不拒绝。

刘姐没有直接拒绝,但是通过事实,来讲清楚了不现实的问题。这样的话,就把难题给到了公婆,让他们知难而退,是刘明的第一点高明之处。

2)讲事实。

如果公婆来的话,刘姐也说了,是有地方住的。但是,不能长住。因为,地方实在是有限。这是通过事实,让公婆了解。而且,刘姐没有讲委屈,也没有讲难处,就讲事实。这样的讲话方法,很客观。可对于刘姐来说,也很有利,这是刘姐的第二点高明之处。

3)尊重老公。

刘姐的老公,没有不跟刘姐商量,就答应自己的父母。而老公告诉刘姐的时候,刘姐也是尊重老公的,替老公解决了问题。作为夫妻,就是要相互尊重,不能太见外,也不能太委屈自己。这个时候,就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了。会哄人,这是刘姐的第三点高明之处。

怎么样?刘姐是不是真的很聪明。她的聪明,其实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年轻人来说,跟公婆同住,真的有很多问题。

04跟公婆同住的问题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跟公婆同住,除了生活方式的问题,真的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就拿刘姐的公婆来说吧,想来同住的理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冷清。

他们没有想为刘姐看孩子,也没想过帮帮孩子,想到的就是希望儿子伺候自己。如果他们到了行动不便的时候的话,那儿子可以考虑一下。但是,如果他们就单单是觉得生活冷清的话,就想让孩子伺候自己,这样的方式,真的是为孩子增加了负担。

有人说,父母养你不容易,你就有义务让父母开心。可是,赡养父母容易吗?法律规定赡养父母的条件,他们符合吗?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乐的话,这样的想法,应该惯着吗?如果能惯着的话,那小时候我们提出来的过分要求,父母有几个满足过我们呢?

作为年轻人,跟公婆同住,真的有太多的问题了。这些问题,真的是年轻人不能负担的。作为父母,也要考虑清楚,不要觉得孩子在城市里生活,就是去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