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有限公司,这家由兰州市政府支持、号称代表兰州拉面行业标准的全国最大拉面连锁企业,4年来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400家品牌连锁店后,目前正在应对高速扩张后的最大挑战,被同行“山寨”,甚至遭遇抵制。比如东方宫厦门万达店在装修期间,就遭到相隔几十米的一家拉面店人员4次闹事,最终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店主向对方写下了3万元的“欠条”。兰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东方宫反映的拉面风波,已责成食药、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会商处理。(《中国经济周刊》8月18日)
谁在抵制拉面连锁企业东方宫?关注新闻者都知道,并非其他的餐饮业同行,而是一直经营“兰州拉面”的一群青海人。今年6月《北京晨报》就曾报道过,某连锁品牌兰州牛 肉拉面深圳一家店遭遇抵制,两位男子坐在门口挡住顾客进店消费,另一男子站在一旁高举一块牌匾,显示“扰乱拉面行规”。原来,在这家店开业之前,距离不远 处已经有一家青海人开的拉面店。按照“青拉”圈说法,业内有一条默认“行规”,牛肉拉面店距离不能小于400米。
很显然,“青拉”经营者到东方宫砸场、闹事, 是没有道理的行为。其一,“青拉”圈所谓的“行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正如山东淄博一位东方宫加盟商表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我们开店要和他们保持 距离。”而即使真有这样的“行规”,“兰拉”也可以不受你“青拉”的“行规”约束。其二,经营者之间的“划界”纠纷,应当通过文明协商方式解决,打砸别人 的店面是违法行为。也正因为此,东方宫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权。在苏州,10名青海拉面店人员参与打砸东方宫,有7人被警方拘留,另外3人目前已被移交检察机关等待提起公诉。
但是,虽然从法律角度看问题不复杂,东方宫用 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却难以解决“兰拉”与“青拉”的冲突。现实中,东方宫一些加盟店店主为了息事宁人,就向闹事的“青拉”支付了赔款。这不是因为“青 拉”经营者多凶狠,而是因为以东方宫为代表的“兰拉”连锁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达近10万家店的“敌人”。这个群体以青海籍拉面经营者为主,但他们与东方宫最大区别其实并非家乡不同,而是他们多是小规模餐馆,而东方宫是大型连锁企业。
以小规模餐馆为主的“青拉”,为何要抵制东方宫?不是因为东方宫是甘肃的,也不仅因为东方宫也是做拉面的。在笔者看来,更主要原因是东方宫是大型企业,资金和经营实力都十分雄厚。东方宫开展连锁经营以来高速扩张,4年就在全国开了400家连锁店。这势必要对“青拉”的经营造成很大冲击。用青海省拉面服务中心董事长马青云的说 法,中国拉面市场有限,不能因为一个东方宫,把数万家小规模拉面店全都毁掉。换句话说,维护“行规”只是一个借口,“兰拉”东方宫遭抵制、砸场,背后是几 十万“青拉”从业者饭碗要维护。这有点像当年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集体捣毁机器,还有今天一些城市出租车司机集体抵制专车。
东方宫相对“青拉”的最低优势,不是它的拉面 更加正宗,而是其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虽然面的价格贵些,但环境、卫生状况更好,更重视品牌宣传,加上资本和政府的助力,可能会迅速抢占“青拉”的市场。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讲,拉面这样的餐饮经营应当是自由竞争市场。然而,“青拉”又有很强的特殊性,其数十万从业者多出自贫困家庭,非常需要维持自己的小生 意。如果新来的巨头“搅局者”将他们都打垮了,将是数万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这是一个必须被正视的现实。“青拉”与“兰拉”东方宫的斗争,无论是个体利益之争,还是发展模式之争,都是这一现实的客观反应。在短时间内,类似“青拉” 那样的路边小餐馆,还需要继续拥有一定生存空间。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法律来解决双方的矛盾,那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还会有矛盾冲突的隐患。解决之道,一方 面,对来自贫困地区的“青拉”经营者,政府部门要进行一定的经济扶助,避免他们被“巨头”打倒,让家庭收入和地方经济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要促进小作坊式 餐馆经营者的转型,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品牌建设,逐步发展成现代餐饮企业,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