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多年前,我上学之前,一直把毛巾称为“手拂子”。村里的女孩儿出嫁时,亲朋好友都会送脸盆毛巾之类的东西作为礼物,为主人家写礼簿的老人,会把毛巾写成“手拂子”、“手幅子”或“手服子”,至于哪个字准确,也没人知道,反正这几个字在咱们镇雄方言中的读音都差不多,随便写一个代替就是了。后来上学了,才知道原来咱们所说的“手拂子”,书面语应该叫毛巾。

云南方言中特殊的量词(云南方言把毛巾称为手敷子)(1)

实际上,把毛巾称为“手拂子”的地方并不少,比如云南曲靖、贵州毕节、四川泸州的一些地方,甚至远在中原的安徽淮北地区和江苏徐州地区也有,如安徽灵璧、泗县、江苏新沂、睢宁、邳县等地,都把毛巾称为“手拂子”,淮河两岸可能有不少地区也应该如此。

云南据淮北几千里地,为什么都把毛巾称为手拂子呢?一个准确的答案就是,云南人的祖上大多是明朝洪武年十四年征讨云南梁王的明军将士,这些明军将士大多来自江淮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淮河两岸,于是,这种属于江淮官话或中原官话的方言,也就带到了云贵高原。

实际上,我们村里的老人将毛巾写作手拂子、手服子或手幅子,中间这个字写得都不对,应该写作“手敷子”,就是敷衍这个敷,因为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

《说文解字》中敷也写做尃、旉。尃的解释为:“尃,布也。从寸甫聲。芳無切。”就是说,尃就是布,读音为“芳無切,就是芳的声母和无的韵母组合拼出来就是敷的读音。“史記布作尃。”就是说,史记中的布就写做尃。“徐廣曰。尃古布字。”徐广说,尃是古代的布字。《汉书·陈汤传》,师古曰:“傅,读曰敷。敷,布也。”就是说,史记.陈汤传中,师古说:傅读敷,敷就是布。也就是说,在古代布也写作敷、尃、傅。

因此,云贵方言和淮北方言中,人们把毛巾称为“手fu子”,应该写作“手敷子”,也就是拿在手上的一块布。这就说明,在古代,是没有毛巾这个东西的,人们洗脸用的只是一块布,因为古代根本就没有织造毛巾的技术,毛巾只是一种现代产品,毛巾这个名词也是一个现代汉语名词。手敷子,则是古代中原人对洗脸布的统称。只是这个称呼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大多数地区都被毛巾替代了,只有少部分地区保留了这个古老的称呼。

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把毛巾称为手敷衍子了。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人们再也听不到手敷子这个方言词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