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想必不少人都背诵过,陶渊明通过借助武陵渔人的行踪,将现实与想象联系了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桃花源记诡异之处解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诡异之处解析(桃花源记处处透着诡异)

桃花源记诡异之处解析

《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想必不少人都背诵过,陶渊明通过借助武陵渔人的行踪,将现实与想象联系了起来。

桃花源成为了世人竞相追捧的一块净土,在那里,百姓不受战乱侵扰,民风淳朴善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成为了人们的毕生理想。

在历史上,战乱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百姓对于桃花源的渴望,从未减弱过。但细细推敲就可以看出一二,渔人进入的或许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死人国”而已。

陶渊明的桃花源,讲的真是世外桃源吗

这篇文章处处透着诡异,下面咱们一步步来看。

武陵人有个渔民,他们世代捕鱼为业,但有一天,奇怪的事就发生了,渔人沿着平日里的溪流捕鱼,不经意间就走入了一片桃花林中。

渔人一直往前划行,想穿过丛林一探究竟。在林子的尽头是一座山,山底部还有个若隐若现的小口子。

故事发展到这里,还没人看出点端倪,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片桃林出现得非常蹊跷。

按照古文所讲,这个渔人世代在此居住,按照道理来说,他就算是闭着眼走,也不会迷路。而且,桃花盛开的日子是在四月份,也就是清明节前后。

清明节最容易出现什么,想必就不用我来讲了吧,这也是文中第一处细节。趁着这片桃林的掩护,渔人一路走到了山底,看到了那个透着光亮的小口子。

接下来,看古人的描写: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个小口子便是村口,从这个小口子进入,一开始口子很小,仅仅容许一人通过。又往里面走了数十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在魏晋时期,厚葬之风早已盛行了上千年,于是,为了避免盗墓贼潜入墓道,陵墓的设计多会采取这种前窄后宽的模式。

因此,现实中的村庄为了讨个吉利,从没有村子将村口修成外小内大的形式。此处乃另一个细节之处,渔人进入了,或许是“另一个世界”。

下面是第三个细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一段话共向读者传递了两个信息:一、这个村子土地平旷,房屋也非常整齐,里面的人都在各自耕种,穿衣打扮,就和外面的人一样。男女老幼,其乐融融。

第二:据他们自己说,他们是为了避秦朝时期的战乱来的这里,再也没有出去过,连汉和魏晋都没有听说过。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从没有出去过,又怎么可能“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按照他们的叙述来看,他们的衣服应该是秦时的才对。

历史常识告诉我们,秦朝时期的服饰与汉朝还有魏晋时期绝对是不一样的。可他们穿着魏晋时期的衣服,却不知道魏晋。

那他们的衣服到底是哪里来的?很有可能是外面的人烧给他们的。

再者来说,一个小村落可以独自繁衍五百年,在生物学上来说,基因池就太接近了,他们即便是不会毁在战乱,也会死于近亲繁殖。

所以,这是个“死人国”无疑。从这番谈话中,可以明显感到前后矛盾,渔人或已经有所警觉。

第四个细节:村民看到有外人来,便邀请他去家中作客,其他人听说之后,也纷纷拿来食物,一番和谐有爱之景。

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外面的人都在饱受战乱之苦,而里面的这些人却还有鸡有肉。渔人通过看他们拿来的食物就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虽然文中没有讲,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些食物应该就是祭品,几家人拿来的东西,品类单一,形式类似。

渔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用的。

渔人为何不讲诚信,出来就去向太守汇报

村里人热情地招待渔人,临行之际嘱咐他,千万不要对外人说。但这小伙出了村落就跑到了太守那里报告这事儿。

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感觉这个小伙子太不地道了。明明说不让他说,他还要第一时间报告太守。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村落,想必也没什么可报告的,恰恰是因为小伙子看出了背后的名堂,他应该是误入“死人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第一时间跑到太守那里,去报告此事。

后记

当然,这些事全是猜的,权当娱乐就可以了。但这些还不够恐怖,毕竟,这些人在这里存在了这么久,都没有伤害别人。

即便是渔人误入其中,也没有被他们伤害。

这篇文章最恐怖的,就是要求我们背诵并默写全文,当年花费了多大的力气,现在还记忆犹新,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