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有声书第四十五(重读白鹿原五)(1)

十四、很不喜欢的鹿兆鹏

《白鹿原》里我很不喜欢的人物是鹿兆鹏。虽然他是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但读完整篇小说,仔细梳理一下他的为人处世,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小时候的他还讨人喜欢,家境富裕的他知道把冰糖分享给家境贫寒的黑娃吃,心里善良,没有嫌弃黑娃,成了好朋友。而在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做的很多事情,并不光明磊落。

比如在对待自幼订亲的冷先生的女儿上,真可谓冷酷无情之极。有了知识向往自由恋爱抗拒自幼订亲没有感情的婚姻,他只懂得躲避,却没有抗争到底的勇气。父亲鹿子霖的三记拐杖,把他从县城打到家里,打到祠堂新婚拜堂,又打到新婚洞房里。这懦弱的表现,与他后来表现出来的在白色恐怖下的坚定革命意志极不相符。在父命不可违的封建礼教与向往自由生活的新思想观念冲突时,他选择妥协,从而害了出身不差的鹿冷氏这个无辜的女人。一再躲避又不积极为这女子负责,就让鹿冷氏白白付出青春的代价,十几年守活寡生生煎熬成疯。这是不是残酷无情?

在对黑娃这个从小要好的朋友上,也是心存私心,一再鼓动并带着友情逼迫味道,让懵懵懂懂并不知道革命为何物的黑娃进“农讲所”闹革命,之后一再鼓动和利用。自己落难了,总找黑娃帮助。黑娃进牢了,没有好方法,只轻描淡写地去一封书信劝敌人放过黑娃。这有屁用,说不定黑娃更可能被与共产党挂上钩,由土匪变成共匪,死得更快,真不知道他血腥风雨下的革命经验到哪去啦。

在与白灵的关系上更如此,明知道弟弟对白灵有很深感情,更知道白灵也喜欢弟弟。但在与白灵假扮夫妻时,没多长时间假戏真做了。有着结过婚的事实,却丢之脑后,毫无羞愧之感,与白灵走在了一起,真为纯洁纯粹的白灵委屈。

更难受的是鼓动黑娃策划保安团起义,明知白孝文是阴险狡猾小人,与虎谋皮,与狼共舞,连个后续计划以及谁是第一个起事策划者也没交代清楚,自己拍拍手一走了之,危险之极。此后起义虽成功,却被白孝文钻了空子,冒领功劳并由此害了黑娃。

这样的一个人,不能说是陈老先生塑造得不成功,但却成了我既不爱也不恨,却是最不喜欢之人。

白鹿原有声书第四十五(重读白鹿原五)(2)

十五、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

白嘉轩与鹿子霖,是《白鹿原》小说里白鹿两家的第二代。小说开始第一代白秉德第一章过世了,鹿子霖的老爸鹿恒泰好长时间在。土匪洗劫白鹿村,就是针对这两家,鹿家死了老辈鹿恒泰,本来针对鹿子霖,父代子过。白家白嘉轩被伤了腰,成了残疾驼背。至此,第二代真正比拼了。

《白鹿原》的大部分故事在二三代,所以作为二代白嘉轩和鹿子霖故事很多。白家在白嘉轩之前,都是单传,且不长寿。但祖上规矩是白鹿原村的法定族长。鹿家家境丰厚,能与白家比拼,当不上族长,所以明里尊重你白家,暗里不服,明争暗斗不摆到台面上。

作为下一辈的白嘉轩与鹿子霖,明和暗不合。白嘉轩连娶六妻留不住,且死了老爹,估计鹿家捂着嘴在笑。当白嘉轩想把最好的水地出卖时,鹿家老爹不相信,内心里想买但出口是:谁的地我可买,但白嘉轩的地不买。只是虚伪罢了。

白秉德老汉走了,鹿恒泰摆谱,商量事情也让儿子鹿子霖出面了,既摆谱也为了锻炼儿子与白嘉轩争争看看。

白嘉轩有父亲之家风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如果没有连娶六房丧失,估计也不会有后来的买地换地之举,用他最后所说:一生也就这事内心有欠亏。而后白嘉轩确实是铁骨铮铮,硬气得很。

而鹿子霖应该是一直不服气,但族规如此,他再有能力也无法去做族长,因此明和暗争的事就多了。这也是鹿家上辈也存在的不服气家传之故。

因此,当民国社会变革来临时,白嘉轩遵守传统仍当他的族长,修祠堂,办学堂,订乡约,守规矩,抓民风,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鹿子霖马上接受新事物,去当他的乡约、保长,缘于他一直渴望的出人头地,为的是想在白鹿原村,也树立起与白嘉轩同样的威望。

白嘉轩有圣人姐夫朱先生在,迷茫不懂时找姐夫解惑,所以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始终坚守了自己的家传信念。而鹿子霖急于出人头地就没有思前顾后了。两人的人生观点思想不一致,起点不一致,导致结果也不一样了。从头到脚,为人,做事,大是大非面前,鹿子霖永远比白嘉轩差了一档。

在能干做事方面,两人其实棋逢对手。但在思想认识方面,两人差别就大了。所以,白嘉轩一直主动,而鹿子霖一直被动。在做人方面,白嘉轩言行一致,没做过出格的事情。而鹿子霖喜欢笼络人心施小恩小惠,短期博人好看。而喜面子当乡约一直得罪人,喜欢女色人皆知之,实际上已失信失德,很多作为已不是人所为。

在大是大非面前,鹿子霖更与白嘉轩差太多太多。最显著的例子是第二十五章田小娥鬼魂作怪、瘟疫肆虐时,全村不断死人,全都相信要为田小娥塑金身建庙宇以保全村老小之性命。唯白嘉轩一人坚信邪不压正,为“婊子”立牌坊,还不如他去死的勇气顶得住全村人的压力,而鹿子霖就没这主见了,而且心亏着也不敢表态矣。最终,建塔镇住了妖,瘟疫也终止了,白嘉轩的硬气挺骨再次获得全胜。这二十五章,也是《白鹿原》小说最魔幻古怪的一章,看你怎么来分析理解。

白鹿两家争斗,很有趣。小说结局鹿子霖疯了,也冻死了,死有余辜。白嘉轩却得善终。

鹿家二儿子,大儿子鹿兆鹏不知而终,以他对家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当上大官也不一定马上回家,鹿子霖那怕不死估计也看不到了,二儿子鹿兆海早已抗日战死沙场,来了遗孤孙子,但他疯了死了也照顾不上了,鹿家在他手里真正没落了。

而白家,老大白孝文当了县长(我前面说不会长久,但白嘉轩看到了大儿子浪子回头后的出息。二儿子白孝武接班当着族长让他已经放心,三儿子孝义忠厚老实安心当农民。白嘉轩死前应该是心满意足满心欢喜。

白鹿原有声书第四十五(重读白鹿原五)(3)

最后篇章圣人朱先生

朱先生的形象,应该是陈忠实老先生在构思《白鹿原》小说时首先得到的灵感,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关中地区的文秀才牛兆濂。因为他在原上乡民中名气太大,以至于到了解放后仍有传说在乡间流传着。而陈忠实老先生是从小听着牛才子故事长大的。

陈老先生在《白鹿原》里塑造的朱先生,在白鹿原上乡民眼里是个神。而白嘉轩把姐夫当作圣人定位很准确。圣人还是人,神就不是人了。

第二章近一半时朱先生登场了,白嘉轩去找姐夫朱先生解惑。朱先生他刚从南方游学归来,本冲着与南方学子交流学问而去,却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南方文人的轻浮奢靡之风,醉生梦死之行为,被他鄙视。他差点拂袖而去:“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君子慎独。此乃学人修身之基本。表里不一,岂能正人正世。”他一身布衣,青衫青裤青袍黑鞋布袜,皆出自贤妻的双手,棉花自种自纺自织自裁自缝,从头到脚不见一根洋线一缕丝绸。朱先生正直慎独的君子形象和传统的文人形象扑面而来。

接下来进一步描述了乡民眼中神人朱先生的三个小故事:夜观天象随口而出:今年成豆。来年干旱大豆丰收。大晴天穿雨鞋走街穿巷,被人笑话,但暴风雨说来就来冲走了很多收成。农民找丢失的牛,朱先生随便说个方位,离奇找到了的故事。找牛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民间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是揍巧了的事,被人为的替油加醋,越传越离谱,最终成了神话。

朱先生令人顿生敬意的事情很多。第一件当是推辞做官。巡抚大人公文往返六七次委以重任,朱先生坚辞不受。古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和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朱先生如此,太有风骨。第二件事当是他发表抗日宣言,不仅发言立誓抗击倭寇侵略,而且身体力行,要到山西中条山抗战前线去,在渡河时被部队派人力劝强拉回来。在民族和国家的危亡时刻,朱先生以耄耋之躯,身体力行,嫉恶如仇的骨气品格,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第三件事以一已之力冒生命危险劝退西安的清兵总督,解原上兵危。当一个人除道义上的正直以外,在没有任何力量的支持,单独去面对一支强大的军队,福祸难以预料,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第四件事是帮民国政府禁毒,首先向小舅子白嘉轩开刀,毁了小舅子家的罂粟地。等等之类,他做的事情,就是光明正大,对社会有利的事。关中学派的创始者张载,有四句宣言式的语录流传古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来先生的作为,都以程朱理学为本,以关中学派传承为宗旨,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体现出传统文化学说的精髓。

做对的事,他总出面力挺。白嘉轩修门祠堂,建学堂,请他出面找先生,他见面向小舅子作揖,表扬白嘉轩做了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鹿兆海上中条山抗日辞行,他对这个还算满意的弟子一个要求,杀一倭贼,剪一缕头发。最终鹿兆海战死中条山,给朱先带回了四十三缕倭寇头发,让朱先生仰天长啸。

朱先生的智慧,在于随性而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让原上乡民感觉神奇、神秘,可亲,有为。

朱先生一生知行合一,怎么想怎么做。南方游说,扫心而归。每天早上晨读,一生不变。衣食住行,穿夫人纺制染色的布衣鞋袜,吃青菜谈饭,节俭缩食。被南方人文人才子潮讽也不在乎。选妻子标准是必须偷偷见上一面,看一双眼神知这女人能守正持家可以放心。很多时候看透了情况但知没到时候不能说就不说。到能说时一句话你理解不了,从不解释说第二句话。整篇小说下来,几乎他没有过错,完人一个。

我最信服的是朱先生离世之前的表演,一切安排从从容容,有条不紊。到他去后家人才都回味过来。这一描写,我很信服,朱先生对世事人生的透彻,才能如此。我至所以佩服陈老先生这样的描述,是因为我最亲近的阿婆(没见过奶奶,只见过奶奶一样的阿婆)去世前,也有类似的表现。她在八十六岁高龄(1978年的农村,这样的年龄过世,福寿无比。)无病无痛情况下竟然预见晚上要过世,让傍晚时分才回家的父亲去要赶五六十里地的小女儿家告知,让已六十多岁的小女儿来陪伴,说自己晚上要过世了。最终我父亲当她年纪大头脑不清,只叫了隔壁村的大女儿夫妻来陪伴老妈子,而实际上阿婆喜欢小女儿。凌晨五点阿婆过世去了,成了视阿婆为亲娘的父亲后悔至今。这样神奇的事情,十二岁的我不懂,四十多年后的我才感觉太不可思议,大神奇了。所以朱先生的神奇,至少他走时的神秘,我是相信的。

朱先生的一切神奇和作为,是《白鹿原》小说里最为神奇、最为完美的一个人物,神人我不认为,但圣人是绝对的。朱先生还是人,不是神,但圣人是够得上的。朱先生是白鹿原上乡民的精神寄托和希望所在。

《白鹿原》重读完了,顺手将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感受记了下来,整理了一下,竟然有近一万七千多字。这是我最最认真的一次读书。

白鹿原有声书第四十五(重读白鹿原五)(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