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高中英语学到北京大学的时候,小编还在疑惑为什么北京的拼音是Beijing,但是北大翻译过来却是Peking University?难道英语还有专门翻译北大的词汇?
这就要从其他几种拼音说起了。
其实,我国不止有过一种拼音。
汉语拼音发展历程
简单回顾中国方块文字拼音的历程,大致经过了威妥玛拼音法、注音字母法和汉语拼音法。
威妥玛(Sir Thomas Wade又译作韦德)是英国人,曾于19世纪末任英国驻华公使,参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此人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H.A.Giles稍加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1906年春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为了适应打电报的需要,幼崽原拼音法基础上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形成了“邮政式拼音(Postal Spelling System)”,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
注音字母法是民国初年黎锦熙等学者创制的。当时一批学者倡导国语运动与汉字简化运动,呼吁简化汉字,给汉字注音。1918年11月2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的地名改用汉语拼音拼写。在此之后,汉语拼音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
同时,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旧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例如:茅台Moutai,中华Chunghwa等等。
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用,但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
孙中山 Sun Yat-sen,
毛泽东 Mao Tse-tung,
蒋介石 ChiangKai-shek,
宋庆龄 Soong Ching-ling,
宋美龄 Soong May-Iing,等等。
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有人在把这些人物译回汉语时就闹过笑话。
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碰到这些词时,也要特别留意,否则也会闹笑话。简而言之,威妥玛拼音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