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判词
《红楼梦》之贾探春,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四位,仅次于黛玉、宝钗、元春,排名这般靠前,足见曹公对其颇有寄予之意。但目今《红楼梦》分析,能对探春进行客观评价的解读,堪称少之又少,为何?
探春的优点很明显,纵观《红楼梦》前80回,探春是继王熙凤、秦可卿之后,贾家又一位“超新星”管理人才,单是管理大观园期间,就频频出招改革,又是蠲免脂粉买办、学堂花销,又是“承包大观园”,无怪乎连王熙凤听说探春的手段后,连说三声“好”:我就知道三丫头不错!
此外,探春有王熙凤精明能干的优点,却没有她贪财好利的缺点,探春的原则性很强,她不会干出“偷用月钱放高利贷”、“恃权拆散张金哥、守备之子姻缘,谋得三千两银子”这样的缺德事。
包括第75回“荣国府中秋夜宴”,宴会行将过半,天色渐晚,姊妹们都悄悄散了,就连林黛玉、史湘云两个也偷偷跑去凹晶馆联诗去了,只有探春一个人守着贾母、王夫人,寸步不离,老太太叹其懂事:三丫头可怜见的,也快去了罢,我们散了!
探春的这些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可她的缺点却引起很大的争议——探春对亲生母亲赵姨娘、亲弟弟贾环太过苛刻了。
很多读者不赞同这一点,因为赵姨娘人品极差,经常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给探春找麻烦。而探春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她不想被赵姨娘这么个颠三不着两的亲娘给拖累,所以逼着自己绝情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探春公然称:我母亲是王夫人,舅舅是王子腾,而不是赵姨娘、赵国基!
由此观之,探春对赵姨娘的这种绝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凡事过犹不及,一个人对待亲人,即便恨铁不成钢,也应当有片刻的温情脉脉,可纵观《红楼梦》全书,探春冷酷得有些过头了。
既然赵姨娘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我们不妨从贾环入手,他可是探春的亲弟弟,按理来说两人之间多多少少要有些交集才对。
贾环年纪小,母亲赵姨娘又是个不成器的,探春多少应该教诲这个亲弟弟,以免弟弟走向和赵姨娘一样的老路,可翻遍整本红楼,探春从未跟贾环有过任何交集,这是个细思极恐的伏笔。
探春、贾环这对亲姐弟,没有任何对话描写,这种不写之写,已然说明了部分问题。而事实上,这对姐弟日常肯定是见面的,比如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元妃从宫中送来一个灯谜,让众人猜,猜中有奖,结果最后的结果是——只有迎春、贾环两个人没有猜中!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第22回
这个情节很有品味的余地,猜灯谜是大家一起猜的,探春、贾环也都在一处,姐姐猜对了灯谜,拿到了奖品,弟弟却猜错,看着别人都拿到了奖品,心中便有些羡慕嫉妒。
这个情节合理吗?站在正常思维的角度其实很不合理,这种猜灯谜活动本就是图个热闹,正常的亲姐姐都会照顾弟弟,写完灯谜后看弟弟写得如何,是否正确,若是错了,便帮其改正,这是正常的姐弟关系模式。
千万别说元妃亲自送的灯谜,大家不敢作弊。且看第18回“元妃省亲”,林黛玉敢当着元妃的面儿,给贾宝玉当“枪手”,自己做了一首《杏帘在望》,帮助贾宝玉应付元春的考试,猜灯谜能有这个严格?
所以探春不是不能帮贾环,而是不想帮,或者说她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帮弟弟”这种想法。
独木难成林,笔者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第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彼时贾环在薛宝钗处赌钱,结果赌输了耍赖,被丫环莺儿抱怨了一通,贾环自知理亏,怏怏不乐,回到家中跟母亲赵姨娘倾诉,可亲娘又骂他不识眼色,干嘛去“上高台攀,自己讨没意思”。
最后还是王熙凤出场,责骂了赵姨娘一通,并给了贾环一吊钱,让他自己玩去,贾环的行为模式很有趣,他径直去迎春处玩耍:
王熙凤喝命去罢。贾环喏喏的跟了丰儿,得了钱,自己和迎春玩去,不在话下。——第20回
贾环还是个孩子,他的思维逻辑很纯粹——去找最安心的地方。所以他在宝钗处怏怏回来,先跟母亲倾诉,其实希望母亲能安慰下自己,可他发现,母亲赵姨娘身上负能量爆棚,只会朝自己发火,最后得了钱,他去找“二木头”迎春玩耍——因为迎春最温和,最不会吵闹,跟她在一起有安全感。
贾环的思维中,他的亲姐姐探春,从来不在他的倾诉名单中。更为有意思的是,上文猜灯谜,只有迎春、贾环没有猜中,是否这两个人互相“帮助”,结果双双落榜呢?
而且王熙凤看到赵姨娘吵骂贾环,尚且站出来替他说两句公道话,探春作为亲姐姐,如何就不能站出来呢?看官着眼,自思其中之味。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