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Shan,四声),原本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盛大典礼,后来专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盛大礼仪活动。“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之前的小山上扫开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封禅作为“天人沟通”的神圣仪式,是历代帝王最为重视的祭祀礼仪

古代帝王为什么选东岳泰山封禅(古代帝王为何要在泰山封禅)(1)

为何要封禅?

在古代长期的认知中,天地是最值得敬畏祭拜的,人们的生存大权是掌握在天地之手,各种天灾人祸都是源于不敬天地带来的惩罚。而人世间实际的掌管者,也就是历代帝王,也是由天地之神任命并赋予掌管天下的权力。所以每每帝王上位,都需要一场高规格的仪式来与上天沟通,谛听上天意志,敬谢天地,向上天承诺好好掌管天下,福泽苍生。

刘向在《五经通义》中说“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皇帝封禅泰山,往往被认为是国盛鼎昌的象征,皇帝向天神禀报,我治下的国家天下太平,人人安康,请敕命我为天神掌管天下的权利。

而后向天下昭告,我乃真龙天子,天命授权管理天下社稷苍生。封禅仪式本质上是古代帝王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稳固地位的手段,喻示君权神圣不容侵犯。

古代帝王为什么选东岳泰山封禅(古代帝王为何要在泰山封禅)(2)

封禅的早期传说与典故

封禅可谓古代最为盛大的祭祀活动,帝王们在哪里举行封禅仪式呢?自然是与上天最接近,高大威仪庄重的祭祀朝拜之地。

《尚书》曾记载,舜在接受尧的禅让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四方,便率队按顺时针方向巡视各地,分别祭拜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每到一山便堆柴焚烧作为燎火,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并且每五年巡视一轮,这也是历代继任者们固化的巡视制度。

可见,早期的祭天场所是为五岳大山,而非独泰山。并且早期的祭天是最主要的是敬畏天地造化,祈福消灾之意,并没有天命神授的意思在里面。

《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认为有十二位远古帝王曾先后封禅泰山,包括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这种说法后人也怀疑是当时授天子之意臆造的说法,毕竟上古时期这些人物流传下来的多为神话传说,难以考据确认。

古代帝王为什么选东岳泰山封禅(古代帝王为何要在泰山封禅)(3)

泰山何以成为五岳之首,封禅圣地?

事实上,泰山的海拔高度在五岳中只能排行老三,华山(2154.9米)、恒山(2016.1米),都要远远高于泰山(1545米)。为何泰山能有“五岳之首”、“封禅圣地”之称呢?

泰山地处齐鲁大地,是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周边都是辽阔的平原地带,泰山平地拔起,更显得山势雄峻,气象万千,从视觉效果上较其他几岳更为雄伟壮阔,威仪气派。此外,自古人们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象征吉祥有福之地,地位更为尊崇。

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中国历史的文明兴盛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并一直持续到北宋时期,泰山周边的齐鲁地区一直是文化昌隆,经济发达之地,在古代有限的主要地理活动范围内,泰山凭籍地理交通以及文化优势逐渐形成“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的老大独尊地位。

在历代帝王心目中,泰山也是寓意国家稳固,权力在握的象征。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来自天授,为上天牧守天下的正统地位,到泰山封神祭祀便成为一个很好的统治手段。在一位位帝王的影响加持下,泰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超越了其它几岳,成为历代帝王们孜孜追求的封禅仪式圣地。

古代帝王为什么选东岳泰山封禅(古代帝王为何要在泰山封禅)(4)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封禅于泰山?

泰山成为五岳独尊的地位,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封禅大典而彻底稳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就任皇帝仅仅三年,就迫不及待地要举行泰山封禅仪式。但具体的规仪章程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弄,于是他就召集手下一干大臣出谋划策。但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秦始皇甚怒,干脆按照自己的想法,带着文武大臣登上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并且在泰山刻石,彪炳自己的煌煌伟业。

在秦始皇的率先垂范影响下,此后的2000多年间,先后有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十多位皇帝,先后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泰山封禅文化

有趣的是,历史上也有一些君王想封禅泰山,却因德行之故被臣下阻止的趣事。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是秦始皇的老前辈,在称霸诸国不久,便踌躇满志的想去封禅泰山,但被名相管仲制止了。

管仲这样规劝:以前帝王封禅的时候,会有诸多祥瑞出现,比如东海出比目鱼,西海现比翼鸟;但现在祥瑞尚未出现,封禅的时机还没到。据说孔子也认为从西周以后还没有一位君主有封禅的资格。鲁国的季孙氏执掌大权后,也学着古代帝王的样子到泰山封禅,结果被孔子狠狠的嘲弄了一番。

作为封建帝王加强统治的手段,泰山封禅的传承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彻底成为历史,所谓天命神授的说法也被现代文明所抛弃。唯有登顶泰山,领略东岳雄姿,欣赏历代摩崖石刻之时,泰山封禅的历史画面才会浮现在游人眼前。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西汉;

2、 王充,《论衡·书虚》,东汉;

3、 刘向,《五经通义》,东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