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邹阿江 记者 柴枫桔
8月10日中午,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太阳火辣辣的,照得人睁不开眼,晒得人脊梁直发烫。街道上,人零零散散。核酸检测点位,10余人正排着队,工作人员站在一旁,提醒大家注意保持“一米线”间距。一辆车开了过来,志愿者为检测点送上几箱矿泉水。
平静又井然有序。7月27日以来,每一天都如此。
7月27日,湖南张家界关联病例外溢进成都,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机场进入应急防控状态。当日,成都东部新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联动,集合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走访排查、提供疫情线索、关怀慰问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等基础工作;社区、基层派出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等共享信息、联动协作,在12小时内实行精准流调和细致研判,通过调取监控、线上线下追踪、现场还原推敲等方式,确定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并迅速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守”与“进”之间,成都东部新区摸索出了一套与疫情防控新形势相适应的防控经验。
连夜排查
有灯在 心定之
医护人员紧急集结
“7月27日晚上,我们组织了20人的流调队伍开展密接、次密接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刘明芳是成都东部新区医政应急组组长,此次成都突发疫情,刘明芳和同事们迅速对集结在天府国际机场的7个区(市)县近40人的疾控队伍进行分组,紧紧围绕病例乘坐的航班、机场无症状感染者何某两条线索,开展流调排查及隔离转运,并按要求对隔离转运人员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刘明芳在检查冰柜里疫苗情况
7月28日晚,成都东部新区对区域内4个镇街的近10万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那晚,蝉鸣和蛙声相伴,路灯显得格外明亮,在每一个核酸点位,暖心的故事一幕接着一幕。
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为医护人员打伞
这天夜里11点左右,晴朗的天空突然变脸,下起了大雨。“先给做核酸的医护人员打伞遮雨。”看到现场工作人员搬出大伞来,排队的居民们着急地跟着帮忙,只是他们都先把伞遮到了医护人员头上,“他们(医护人员)太辛苦了,千万不能让他们再淋雨”。
在一旁空地上休息的核酸采样人员
“那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但是再累再苦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来自芦葭镇的医护人员小徐回忆道,每次泛起困意,她就使劲掐自己的手,实在累得不行,就去就近的空地上躺一会,起来又接着战斗。
大伞不够用了,现场带伞的群众默默走到医护人员身后,将伞撑到他们头上。爱和温暖,不需要说出来,行动就够了。
群众响应
主动为医护人员扇了一晚扇子
卢兴成是成都东部新区共乐村二社的居民,当晚做完核酸检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当起了志愿者。
“现场的工作人员太忙了,嗓子都喊哑了,我想做个志愿者帮帮他们。”在得到同意后,卢兴成开始协助民警辅警、工作人员维持纪律、组织登记,不一会儿就汗湿了衣服。
卢兴成为医护人员扇扇子
他突然意识到: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该有多难受啊!二话不说,卢兴成走到一位正在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身后,将手中的纸张叠在一起做成简易扇子。扇啊扇,手酸了就歇歇,歇过了又继续扇,直到所有群众检测完离开才停下来。“希望她们能感受到一丝凉爽。”
小徐在给芦葭镇群众核酸检测
回忆起与参加核酸检测群众互动的点滴,医护人员小徐眼眶渐渐红了。那天,她们刚做完核酸检测,准备上车离开,一位穿着朴素的大姐来到车前,给她们挨个送上水杯。但是,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她们不能脱掉防护服,就婉拒了大姐的好意。“那个姐姐知道我们不能脱防护服,就给我们插上吸管,一定要让我们喝点水。”
三岔街道连夜开展核酸检测
7月29日早上6点,在三岔街道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的小王出来给大家买早餐,却提回一整桶豆浆。原来,早餐店老板得知小王是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后,直接将豆浆桶都给了他,说什么也不肯收钱。“这桶豆浆刚刚熬好,你全部拿回去,你们辛苦了,一定要多吃点。”后来,在这个伴着蟋蟀和鸟鸣的清晨,热腾腾的豆浆让大伙儿的心里也变得暖暖的。
网格管理
地毯式排查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此次突发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另一群“逆行者”。他们早出晚归,走在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快速、准确摸清社区人员“底数”,做好疫情防控“前哨”。
他们,是成都东部新区的网格员。
“那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就接到电话说要紧急排查。”7月27日当晚,成都东部新区的网格员们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紧锣密鼓地开展地毯式调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协同村(社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设置测温登记点,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
其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东部新区的网格员们一直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辖区基本情况入手,他们每天要通过微信和电话向居民询问情况,要走访排查辖区内有无外来人员,要为进出小区的居民登记、消毒、测量体温,要不停地向居民宣传实时政策,要上门为辖区居住人员测量体温、落实健康管理,要为居民办理出入证等,任务繁重,头绪繁多。
“您最近有没有去过机场?”“接触过南京回来的人员吗?”“家里人身体有异常吗?”家住成都东部新区的小李这几天都接到了社区网格员打来的电话,虽然问题都是重复的,但他仍然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网格员很负责、很辛苦,我们要配合好,才能保障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疫“CPU”
防疫一线背后的数据总站
如果把成都东部新区的医务工作者和网格员们称作是“逆行者”,那么还有一群人,他们是成都东部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CPU”。
“前线战‘疫’请放心,后方保障有我们。”徐良琼是此次成都东部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后方协调保障组的成员之一。7月27日晚上,徐良琼和同事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起草文件,这些文件函就是“联动合作”的前提。“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机场的人员情况数据统计。”徐良琼说,只有快速形成书面文件,前方的工作人员才能有导向地开展工作。
从那一天起,每一天,前线熬夜时,后方协调保障组的工作人员必然熬得更久——他们必须要随时关注前线的动态,反复核实、更新数据。“区域的数据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一点都不能出错。”
总结经验
建立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全链条全覆盖排查风险隐患、查堵漏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成都东部新区在这次成都疫情的大考中,交出的经验答卷。
不难发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团队联动协作举足轻重。
在今后常态化防控中,成都东部新区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借鉴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做法,加快建立一套分工明确、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这次突如其来的考验,成都东部新区经受住了,未来,成都东部新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完善的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