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觅食能力是天生具来的,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但在生长过程中,它会反复的通过觅食产生条件反射,去总结和积累经验,并且会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去改变觅食习惯。
淡水鱼的胆子比较小,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见到食物后并不是马上吞食,而是慢慢靠近,在围着食物转,先观察一番,然后才慢慢腾腾的用嘴去轻轻的叼啄食物,边吸边吐,反复试探几次,有时还会用身体去蹭饵、用尾鳍去扇饵,不会轻易的去吞下这个鱼饵。
如果有同伴被钓走了,那么鱼会快速散开,隔一段时间后才会小心翼翼的再游回来。无论是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它们觅食的过程都是按以下的顺序进行的:
一、听觉
鱼儿有良好的听觉,它可以顺着声音去寻找到食物,这即是鱼的天性,也是后天积累的经验。比如养鱼场在喂鱼前,先在料台上敲击东西,用声音把鱼吸引过来。
那么钓鱼时反复的带饵抛竿,钓饵入水声音也会把鱼吸引过来,由于声音传播的远而且快,所以在野外钓鱼,通过连续的抛竿诱鱼效果比打窝子反而要来的快。
二、侧线
鱼的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鱼体两侧的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就是鱼的侧线。水流的刺激通过鳞片上的侧线管孔传达到侧线管中的感觉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经神经传递给大脑,就能产生水流的感觉。
鱼儿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的大小、水流的方向、水流的速度以及物体的位置和水的各种变化,所以鱼通过听觉和侧线的定位可以找到食物。
三、嗅觉
鱼是有嗅觉的,当鱼接近食物到一定距离时嗅觉器官就起到作用了,窝子饵或手食在水中溶化水解后,饵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就在水中扩散,鱼闻到这些化学物质后,通过觅食经验可以判断出是否可以食用。
四、味觉
淡水鱼也是有味觉器官的,淡水鱼的味蕾是充满了鱼的口腔和鱼嘴唇的外沿,不用把食物吸进嘴中,只要把食物吸到嘴唇边上就能判断是否能食用。
鱼见到陌生的食物,都要先用探啄食物的方法,边吸边吐,反复多次之后才会把饵吸入嘴中。
五、经验
鱼在觅食的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会由条件反射形成记忆。对线组中的铅坠、8字环、钩子、饵的颜色、饵的形状以及线的粗细都会产生记忆,这些记忆便成为鱼觅食的经验。
生存时间越长的鱼经验越丰富,觅食的时候警觉性就越高。这也是为什大鱼难钓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