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区的方言还是属于北方语系,细分来说,是中原官话陇中片区,有些普通话基础的,细细来听,还是能够听懂的,但像南方语系的粤语、闽南语和江西赣语等,对于北方人来说,简直就是一门外语。

就我所接触较多的方言来看(安徽江淮官话、重庆西南官话),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觉得还是挺有意思,不吐不快。

定西最好的方言(我眼中的定西方言)(1)

定西人爱喝“罐罐茶”

先说一个“粜”(tiào)字,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早在秦汉时代的典籍中就出现了这个字,同时这个字也是很书面化很文雅的一个字。就是这么一个字,定西地区老百姓(尤其通渭地区)口头上却是经常使用的。“粜洋芋”、“粜苞谷”等等。这说明,定西方言中还保留了历史的影子,不仅在定西,各地的方言中都有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

定西最好的方言(我眼中的定西方言)(2)

定西通渭地区老汉

定西最好的方言(我眼中的定西方言)(3)

定西通渭县农村种植的向日葵

定西地区说“后人”是指儿子,意为“可以传续家族香火的人”,而在安徽江淮一带,“后人”是指自己的老婆,意为“身后边的那个人”,与“内人”的意思有些相近。“媳妇”一词是个偏义复词,在定西地区方言里偏向“妇”,是指个人的老婆,“儿媳妇”一般叫作“媳妇子”;可是在安徽江淮一带方言里,“媳妇”一词却偏向“媳”,专指“儿媳妇”。

定西最好的方言(我眼中的定西方言)(4)

安徽江淮一带的农村地区风貌

有差异就有相通,比如“杏子”的“杏”在江淮一带和定西地区都读作“hèng”,两地都管高粱叫做“蜀黍”;“鞋子”的“鞋”在重庆和定西都读作“hái”,听起来倒也亲切。重庆和定西人如果鞋子不见了,大喊大叫说“我的鞋(hái)子哪里去了”,非本地人听了,还以为“孩子丢了”呢。

虽然定西、安徽和重庆都是相隔千里以上,但以上方言中相通的地方,不是偶然,它背后反映的是人口曾经的迁徙和文化的交流融通。

定西最好的方言(我眼中的定西方言)(5)

西北黄土高原农村典型的居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