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通谷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膀胱经的荥穴。具有祛风清热、宁神通络、疏通经气、安神益智之功效。根据其穴性,现临床常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头痛、支气管哮喘、精神分裂症、颈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本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足,足部;通,通过,有通达、贯通之意;谷,指凹陷、山谷。因穴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凹陷处,如山下之峻谷,足太阳脉出于井而通于此,故名。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见下图

每日一穴带脉穴 每日一穴足通谷(1)

图来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

【解剖】

有趾跖侧底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针刺时针尖经过组织】

皮肤→皮下组织→足底深筋膜→趾骨和趾长、短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卧位。在第5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证】

1、头痛,项强;

2、目眩、鼻衄;

3、癫狂。

【操作方法】

直刺0.2~0.3寸,局部有胀痛感。可灸。

【常用配伍】

1、配百会、大椎、天柱、列缺,治头项病。

2、配上星、攒竹、迎香,治急性鼻衄。

3、配环跳、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半身不遂。

【日常保健】

足通谷穴的位置在脚部,根据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上病下治”理论,刺激足通谷穴,可辅助治疗头痛、颈项肌肉强直拘紧等症状。具体方法:用指甲掐按该穴,用力适当,以穴位局部感到酸胀为佳,每次2~3分钟,可适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