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1)

3月31日,两豪客分别以单套总价3650万和3550万入手北龙湖永威上和院两套一楼带院洋房。

加上3月30日,融创中原壹号院成交的那套3153万大平层,北龙湖顶豪项目两天之内被三豪客砸单1.1亿。

莫再欺负河南穷

河南在全国属农业大省,外地很多人还一直认为河南穷。

其实2018年河南全省GDP已高达4.8万亿,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

郑州市人口破千万,GDP跨入万亿俱乐部,从近两天3个豪客在北龙湖阔绰地砸出1.1亿大单,足见河南富人实力,郑州正在崛起。

主要的是郑州人买房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富豪调仓,重质不重数量

按上和院最贵的这套3650万豪宅计算,大体相当于36套100万/套的刚需房。

豪客展先生(化名)下单后和房东俱乐部提到:他是趁今年年初二手房抬头时,出手了自己几套二手房来北龙湖升级居住环境。

展先生认为:“郑州大部分二手房比2017年下半年二手房还便宜了10%以上,几套二手房让我损失了三百多万,由于工作忙,大部分都没时间打理,趁市场回款,处理给需要房子的人住吧,反正以后‘房住不炒’,好房子一两套足够了。”

展先生升级居住环境,只是当下富豪升级置业内心想法的其中一例。

二手房不涨,租金不高,他们失去了继续持有二手房的动力。

所以这些人因生活需要,调整资产结构,纷纷入手高端豪宅。这也将是后郑州地产时代的趋势。

这个趋势清晰表明,郑州富豪重质而不是再重视手中房产数量。

由此可见,郑州未来优质房产将受大资本追捧,普通老旧小小区将增值缓慢。

为什么永威匠心能夺“北龙湖一哥”

永威上和院夺“北龙湖一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富人重视街区绿化环境

永威斥资几千万修整了龙翔二街银杏、海棠大道,并绿化朝阳路。

豪客对从“袜子”开始提升的街区美感很有买单欲。

他们认为豪宅周围的街道和绿化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豪客展先生的话说:“一踏进上和院东侧的龙翔二街,就有一种自豪感。”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2)

银杏大道

2、上和院大门震撼

上和院大门出自清造办处后人之手,大门紫铜打造,每扇门净高5米,宽0.75米,由16扇组成,约2.2吨,大门雍容华贵气势挺拔。

“豪门、大院”,这是买家非常看重的,也是豪客特别敏感的地方,因为在大门之内,身份彰显十足。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3)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4)

上和院大门

3、大门口两株百年乌桕树,气度非凡

上和院大门东侧两株百年乌桕树,树冠整齐,树形苍劲古朴,让豪客看一眼便忘不了。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5)

上和院大门口乌桕树

4、精细化随处可见

大堂入口采用德国施勒可视对讲,嵌入手法。

地库采用水磨石、道闸采用德国卡巴品牌……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6)

内嵌式可视对讲

5、北龙湖唯一砖墙设计

北龙湖豪宅都在挂石材,唯独上和院采用进口比利时维纳博肯手工陶砖,看似质朴,实则厚重,有历史感。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7)

上和院砖墙

6、邻居圈层高端

上和院目前最便宜的房子毛坯1300万起,加上两个车位约120万,再装修带家具,最低入门成本高达1500万起,这里的业主可以说是相当有身价。

综合上述,豪客在北龙湖永威上和院砸出大单,便不再奇怪……

上和院、中原壹号院、金茂府1000业主,身价500亿

金茂府共计400多户,售价1200万起,业主身价基本在5000万以上;

融创中原壹号院315户,售价1200万起,业主身价基本在5000万以上;

永威上和院共计345户,房价1300万起,业主身价也在5000万以上。

龙湖最好的小联排房子(上和院3650万最豪宅刚出)(8)

融创中原壹号院

三个小区1000多户,业主身价超过500亿,和济源2018年GDP628亿差不多。

郑州北龙湖富人区,共计将有1.8万户左右,仅三个顶豪小区业主身价已高达500亿,未来这个区域真可谓河南名片,郑州鎏金之地。

这些高端业主也会将自己的资源带进北龙湖,所以北龙湖不仅政府注入教育、交通、环境等基础资源,这1.8万业主也会带来很好资源,促进北龙湖发展,从而形成更良性循环。

结 语

郑州北龙湖豪宅已经不再简单一所住房所能解释,其在社会信任度不高的当下,或许许多人需要北龙湖一所豪宅做身份名片。

你穿得再名牌,开的车再豪,估计都难以抵挡北龙湖房价起步1300万的院子更有说服力。

对于普通工薪族,我们也只是欣赏下北龙湖美景而已。

按月薪8000元,不吃不喝需要360年才能买3650万/套的豪宅。

我初步算了下360年前是1659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六年。

这位大清帝可没想过攒上百年积蓄来买上和院,而是出家了,留下著名的《顺治出家偈》,文中写道: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