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新闻看日本的消息时,总会发现“天皇”这两个字时不时地出现,因此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天皇”是日本人独创的。若非中国人,这么认为倒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中国人也这么想,那就真是愧对我们的老祖宗了!
大唐高宗在位时期,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国力强盛,后世难及。唐高宗在657年灭西突厥、660年灭百济国、663年平百济国之乱、668年灭高句丽,使大唐的疆域达到了鼎盛。然唐高宗患有风疾,经常头疼,以致无法处理政事,皇后武则天代为理政,百官心服,并称唐高宗与武则天为“二圣”。674年,唐高宗自称“天皇”,武则天亦称“天后”。
日本“天皇”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日本689年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天皇”二字首次出现。日本皇室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他们号称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神武天皇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日本还处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可以说,689年以前的日本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天皇”,所有的“天皇”只是他们的神话和追封而已。
中国的“天皇”出现在674年,日本的“天皇”出现在689年,前后整整差了十五年,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这就要说起一场不太著名的战役了。
话说大唐灭亡百济国后,不愿归顺大唐的百济僧道琛与将军福信聚众叛乱,迎回身在倭国的百济王子回国,重建了百济国。663年,唐将孙仁师与刘仁轨率领大兵进攻百济国的巢穴,孙仁师由陆路、刘仁轨由水陆同时进兵。
百济国自知力量弱小,便请求倭国发兵救援,倭国发兵4万余人,出动战船4百多艘,浩浩荡荡前往百济,企图击退唐军。刘仁轨的水军只有1万多人,战船也只有170多艘,当他们行至白江口时,与数倍于己的倭军相遇,刘仁轨依仗先进的战船,迅速变换阵形,将船队分为左右两队,围攻倭军。经过四场激烈的战斗,倭军最终不敌唐军,倭船渐渐退往一处,它们相互碰撞,以致无法回旋,倭军于是大乱。刘仁轨趁机命令唐军发起火攻,焚毁了全部倭船,四万倭军全部被杀或溺死。经此一役后,刘仁轨与孙仁师顺利会师,平定了百济国的叛乱。
白江口之战震惊了倭国,倭国不敢再与大唐对抗,转而不断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到大唐首都长安,潜心学习大唐各方面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天皇”这个称号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
日本人学以致用,如今日本文化元素中的建筑、和服、茶道、武士道等方方面面,依然还能见到大唐的影子。而在我们中国,大唐真的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大明宫遗址和《唐诗三百首》,实为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