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3日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大学校园里,不仅有“学霸”,也有不少钟情于阅读的“读霸”。他们如何阅读,如何从书中“获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阅读达人,分享他们与书的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冯晨:

阅读是需要我们主动争取,然后会倾心回报的朋友

十大高校学霸排行榜(武汉高校各大学霸来分享独家秘笈)(1)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冯晨。

冯晨是华中科大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博士四年级在读生,阅读兴趣广泛,除了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和论文外,在文学、艺术、历史、心理、科学等方面也有涉猎。

他眼中的书籍是个全能型选手:自己困惑蒙昧时,书籍站立若灯塔给人启迪和力量;有研究兴趣时,书籍汇聚他山之石供人攫取;他说书中拥有净化心灵的真善美,能够为零散的生活带来秩序和感动;他说书中包含久经沙场人的战斗经验,在宏观智慧和实操方法上都给人指点迷津。

他说,除了作为知识的殿堂和精神的师友,书籍也指引陪伴他体味许多美妙的相遇。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对敦煌造像感兴趣进行了主题阅读。在一次有关展览上,他遇到了一位导览老师,借机询问了许多问题,两人在宗教和艺术方面聊得投缘,事后留下了联系方式,老师还邀请他喝茶。“这种和陌生人之间因为书而产生心灵共鸣的感觉很美妙。”

“读书让我从不同的视角看事物,让我在保持怀疑的同时也学习谦卑和真诚,让我在不同的处境中不会停滞,而是寻求新的可能,让我在原本孤独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交会。”

对于自己读书的方法,冯晨表示,首先是怀着研究兴趣进行主题阅读,向书本发问,宝藏可能隐在“灯火阑珊处”。时刻警醒要务得而不贪多。然后是贵在坚持。”坚持阅读,不要放弃。阅读不是负累,它是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然后会倾心回报的朋友。“最后,阅读的对象不只有书本,自己的周遭与经历都是阅读对象,而且阅读和思考、表达、交流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法无定法,阅读在日常。

推荐书目:

《先知》(纪伯伦,诗集)

《什么是科学》(吴国盛,科技论述著作)

《弃儿汤姆·琼斯史》(亨利·菲尔丁,小说)

《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书信散文类)

《中国抒情方式:京剧简识》(翁思再,戏曲论述著作)

武汉大学法学院熊楚:

无书不读的“杂食动物”

十大高校学霸排行榜(武汉高校各大学霸来分享独家秘笈)(2)

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熊楚。

熊楚是武汉大学法学院2020级的学生,在2021年全年借阅书籍量排名全校文科生借阅量第二,去年就曾获评武大“十大借阅之星”。她对书籍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读书是能够帮助我寻找思想的活动,让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信息化时代,虽然电子书被更多的人所追捧,但熊楚仍是纸质书的“真爱粉”,在她看来,纸质书中文字本身的油墨香味代表着一种情怀,而且翻阅纸质书本比阅读电子屏幕更方便。

从法学到文学,从经济到哲学,自称“杂食动物”的熊楚阅读类型覆盖极广。选择书籍时,她会先从兴趣出发,然后按照专题去读,并且把文学、哲学和艺术学的书籍穿插在其中。“艺术类的书籍教我更好地体验,社科类书籍教我认识,哲学教我思考,文学教我表达。”不同类别的书籍带给她截然不同的感受。

“读书可以帮助我拓展看待世界的角度,丰富知识储备,所以在看待同一样事物时,我会想得更丰富。越学越知不足,于是明白吾生也有涯,因此不会陷入无谓的烦恼;不苛求完美状态而自得其乐、稍稍满足,因此不会无聊”,谈起读书的体会,熊楚心里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袁阳宇:

跟随书中主人公,感受博大世界

十大高校学霸排行榜(武汉高校各大学霸来分享独家秘笈)(3)

华中农业大学食科院学生袁阳宇。

袁阳宇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19级本科生,她喜欢偏文学类,故事性比较强的书。2021年,她以线上和线下阅读相结合,读了80多本课外书。

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袁阳宇这样形容自己爱读书的理由:“我们去山川,去田野,去深海,去森林,一同去感受美景,一同探险,一起感受人间真情,一起哭,一起笑。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觉得完成了一次历险。读书让我觉得,即使坐在狭小的教室里,也能去观赏外面开阔的风景。”

在初中时,因为住校,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她会买很多书和杂志带到学校,如《读者》《意林》等。“读书是一个知识不断输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场静默而深刻的交谈,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相谈甚欢。”

书里的故事,让年纪轻轻的袁阳宇有了对世界、对社会以及对自己的更深刻的理解。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教会她勇敢,鼓舞她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天堂旅行团》中的主人公小聚,教会她善良与奉献,激励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期间志愿时长约270小时。

阅读也让袁阳宇取得了好成绩。截至目前,她共获得国家级、省级、院级奖项35项,连续两年综测第一、获得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称号。对于读书的经验,袁阳宇建议,阅读的意义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可以每天读一点点,使自己保留有读书的习惯。对于不是那么感兴趣但却富含知识性的书,可以找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戴上耳机听听轻音乐,慢慢地沉下心来去阅读,也可以三两伙伴聚在一起,一起去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

推荐书目:

《我们仨》

《活着》

《天堂旅行团》

《看见》

《人间告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李鑫威:

在读书中与智慧不期而遇

十大高校学霸排行榜(武汉高校各大学霸来分享独家秘笈)(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学生李鑫威。

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根据图书馆业务系统数据,评选出2021年度十大“借阅之星”,自动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鑫威名列其中。当得知自己获奖消息时,他正在图书馆中学习。

作为一名工科生,李鑫威喜欢的书也偏理工类,尤其偏好前沿科学类型。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上课和完成学业之余,他要求自己每天阅读,长则五六个小时,短则一小时,保持阅读习惯。每到一个城市,他也总去那里的图书馆。

“我感到书是过往思绪的遗物,它带给人的是人类漫长岁月中累积的智慧,这是一种历史所沉淀的力量,也是人类超越其他生物的关键之处。”李鑫威说,自己的读书爱好萌芽于幼时。他会沿着法布尔的《昆虫记》在田野间按图索骥,那是书籍第一次带领他揭示自然的秘密。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鑫威也遇到了对自己有着深远影响的恩师——大学数学部教师杨飞。“我能够自如地阅读科学书籍,也起源于杨飞老师,他是我的恩师,每个工科生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数学教育。”他说,杨老师的授课完全超越了数学分析的课堂,而把他们带到了集论、拓扑、范畴论的领域,让学生直接迈入前沿科学的大门。

对于自己选上2021年度十大“借阅之星”,李鑫威有些意外,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中流水平”。对于阅读的感受,他表示:“哪怕是不爱看书的人,也应该多去图书馆,即便看不懂什么,也能偶尔在其中与智慧不期而遇。”

推荐书目:

《星际航行概论》

《量子算法与编程入门》

《雪国》

《西线无战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张轩铭:

阅读是让自己更好成长的途径

十大高校学霸排行榜(武汉高校各大学霸来分享独家秘笈)(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生张轩铭。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张轩铭正在看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书。据该图书馆数据,近一年,张轩铭是学校借阅数量最多的学生。近一年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轩铭借阅了177本书,位列全校第一。

一年内如何读完170多本书?张轩铭表示,有些书没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全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他把阅读分为三种:一种是基础性的阅读,这是一种修炼,是对学科基本问题的不断巩固,第二种是目的性阅读,它以写作任务为目的,第三种是趣味性阅读。

张轩铭借阅的书中,刑法学种类最多。有空的时候,中南大的文泰楼是他常去的阅读场所,回到宿舍后,就会选择小说等娱乐性较强的书目。

对于借阅数排名第一这一情况,张轩铭没太放在心上。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张轩铭觉得借书数量的多少和学问做得好与坏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阅读是让自己更好成长的途径,所以他建议大家去关注阅读的质量而非数量。

从小就爱阅读的张轩铭认为,阅读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乐趣的方式。在短视频时代,阅读作为知识和趣味“供应商”的绝对地位受到了挑战,但它仍然应是人们主动关注的快乐源泉。

推荐书目:

《火与剑》

《沧浪之水》

《罪与罚》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谭芳 周劼 通讯员郭雨辰 徐燕 蒋朝常 卓张鹏)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