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教材,大家至今耳熟能详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1)

中国历史上有才华的统治者并不在少数,我们熟知的有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书法大家宋徽宗赵佶,以及唐玄宗李隆基,康熙帝等。乾隆帝也非常喜欢写诗,甚至于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被称为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

不过虽然有这个兴趣,但是很显然他并没有这个实力,乾隆的诗大多都是些打油诗,四万多首都没有一首经典之作。这和清朝的另一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人便是慈禧太后。慈禧虽然文采一般,一生也只写过一首诗,但是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这首诗是什么呢?说出来你肯定听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年少入宫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2)

慈禧太后出生于北京的叶赫那拉氏家族,属于满洲镶蓝旗,家室显赫的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要懂得琴棋书画,成为一个大家闺秀。

不过慈禧却志不在此,与其他的贵族女子不同,她对于这些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而是喜欢读一些史书,她渴望像男子一样拥有权势地位,她的目标是成为想武则天、吕后那样的人。

而拥有权势的第一步便是进宫,在她17岁那年,宫里举办选秀活动,为刚继位的咸丰皇帝挑选妃子,八旗内所有适龄的女子都要去登记。

于是此慈禧将名字报了上去,等待选秀的到来。当时的慈禧正值青春美貌之时,所以很容易地从万千秀女中脱颖而出,被咸丰皇帝封为了兰贵人。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3)

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步步高升,成为后宫之主了。慈禧有野心,也足够聪明,所以她的晋升之路也异常的顺利。在两年内被晋升为嫔,并赐封号为“懿”。

步步高升

在后宫的众多妃子中,慈禧的家世并不能算好,而后宫的晋升又与家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按理说到嫔位之后,就很难再继续升了,但是慈禧却找到了另一条路,也就是子嗣。

子嗣无论对于哪个帝王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咸丰皇帝当时还没有子嗣,所以慈禧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为咸丰皇帝生下皇长子。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4)

不过咸丰皇帝身体不太好,子嗣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但是慈禧却偏偏有这个本事和运气,两年后,她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子,而且这个皇子还是咸丰皇帝此生唯一的一个皇子。

这让咸丰皇帝非常的开心,终于不用为没有继承人而担忧了,慈禧也因此更受宠爱,成功地晋升为妃,次年又再次晋升为贵妃。当时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仅次于皇后了。

当然,慈禧之所以能上位,也并非只靠儿子和美貌,还与她的智慧和才华有关。慈禧年少时就喜欢读史书,所以对于很多政事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她的聪慧,咸丰在批阅奏折时也总是喜欢让她在身旁陪伴。慈禧总是表现得温柔体贴,一旦咸丰皇帝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感到头疼之时,她便会出言宽慰,再顺势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为咸丰皇帝化解了不少的忧愁。也让她离权力越来越近。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5)

掌握大权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为了躲避,准备逃亡热河,慈禧极力劝阻,没有劝下,只能随着一起逃亡,但是咸丰皇帝由于身体不好,所以在到达热河的次年就因病去世了,之后继位的便是慈禧的儿子同治帝载淳,此时的慈禧才25岁,而同治也只有5岁。

年幼的同治帝并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朝廷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慈禧手中,按照规定,太后应当由咸丰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担任,但是此时慈禧大权在握,当然自己说了算,于是便以同治帝的名义将自己封为了西太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称的慈禧太后,而原皇后为东宫慈安太后。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6)

这下慈禧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站在了权利的顶端。拥有权力后她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家族。当时叶赫那拉氏由于先祖与爱新觉罗氏有仇怨,被封为镶蓝旗,镶蓝旗在满洲八旗之中位于最末位,地位不算太高。

所以在她掌握权势之后,便将叶赫那拉氏抬到了镶黄旗的位置,处于满八旗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正黄旗。

写下名诗

成为太后之后,慈禧在宫中的生活十分无聊,丈夫去世了,儿子年龄太小,自己和慈安太后又不对付,所以经常让自己的母亲到宫中来探望自己。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7)

慈禧对母亲也是非常的孝顺,每次来都送给母亲很多的金银珠宝。不过有时候慈禧也非常的忙碌,因为同治年幼,很多朝政大事都需要她来抉择,所以母亲来的时候她经常忙于政事,无法陪伴母亲。

甚至连母亲的六十大寿也没赶上,她为此感到十分的愧疚,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诗中写道:“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戎入儿女身。殚竭心里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从文学性来讲,这首诗并不高明,甚至有些通俗,但是其中蕴含着慈禧对于母亲的孝心却十分动人,尤其是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更是道出了天下无数父母的艰辛。

不过,虽然慈禧作为儿女能够懂得父母的艰辛,但却并不意味着她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从她和同治帝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出。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8)

因为慈安太后没有子嗣,所以同治帝虽然是慈禧生的,按照规矩却需要交由当时还是皇后的慈安来抚养。所以一开始时慈禧和同治的关系并不算亲厚,直到同治继位之后,慈禧才获得了抚养权。

不过之后因为慈禧对同治管控、教育太过严格,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太多的好转。慈禧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自然是爱同治的,但是同时她也爱着权力。

拥有权力越久,她就越不舍得放手,但是随着同治渐渐长大,权力和母爱注定会产生冲突。我们也知道,慈禧最终还是选择了权力,所以她对同治的控制就更为严格,不仅要插手朝政,连同治的私生活也不放过。这也让母子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劣。

慈禧的一生只写过一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9)

结语

所以说慈禧是一个好女儿,却不是一个好母亲,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写的诗成为经典,传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