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邓梦娇 王艳彩 时畅 临沂报道

城市建设是临沂的闪亮名片。建设口袋公园、整治积水点、让百姓住进新楼房……一个个城市“绣花工程”,从细微之处惠民生,让城市建管更精致。

做精城市,小公园承载着大幸福

临沂城市建设水平(临沂城市建设尽显)(1)

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藏着“精致城市”的细节。在临沂的街头巷尾,分散着许许多多的“口袋公园”,它们或风光旖旎,或设计精巧,或诗情画意又或寓意深远,点缀着生机勃勃的临沂城。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罗庄区的盛庄红榉园。漫步其中,不仅有篮球场、儿童娱乐设施,还可以赏花、观景,鲜明活泼的色彩搭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可见工作人员在设计时花了不少心思。

据罗程园林环卫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永锋介绍,盛庄红榉园是在一处荒废的土地上建起来的口袋公园,占地面积17000㎡。本着“生活休闲、服务市民”的设计理念,公园在建设之初就重点考虑停车位的问题,规划建设了231个生态停车位,配备篮球场、儿童滑梯、健身器材等,供市民休憩娱乐。

口袋公园虽小,所承载的幸福却不少。“公园成了家里老人遛弯的好去处,孩子也喜欢来滑滑梯、打球,‘推窗见绿,出门有园’,这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小幸福。”市民孙女士对口袋公园赞不绝口。

如今,一座座口袋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临沂城中,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据了解,今年临沂市计划建设口袋公园143处,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的口袋公园已开工建设169处(计划外开工26处),已建设完成125处(计划外完成21处),完成投资2.36亿元,新增绿地面积47.21公顷、停车位1390个、公厕16个、运动场地23处、健身器材28处。计划内口袋公园预计12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

做优基建,幸福路通到百姓心坎上

“以前道路问题是村里的‘老大难’,一到下雨,车轮会陷到里面,经常有车主到村里喊人帮忙往外抬车。”郯城县贾湾村村民李士成回忆。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李士成首先想到的就是“路”,过去扶贫脱贫靠“路”,现在乡村振兴仍然靠“路”。

自从修好了路,贾湾村优质的银杏资源“走出去”,同时也“引进来”源源不断的人气。“以前受制于交通,银杏走不出去,现在外地客户说来就来,村民不仅有了银杏收入和旅游收入,还纷纷搞起了农家乐,卖上了土特产。”李士成细数着村里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依托“交通 银杏”优势,贾湾村不断发展银杏生态旅游,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增收之路。村里也建起了小洋楼,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移风易俗、文明乡风、传统民俗等绘制上墙,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丽乡村的魅力。

不止贾湾村,如今在郯城县的农村,随处可见如诗如画的山乡水泥路。这样的路域环境,是临沂市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等系列活动的成果。

临沂城市建设水平(临沂城市建设尽显)(2)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9万公里,规模居山东省第一位,临沂市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通客车率达到100%,农村物流覆盖率达到100%。一条条富民产业路、红色旅游路、生态景观路,铺就了老区人民的“小康幸福路”。

优化布局,补齐“藏在地下”的民生短板

“以前一下大雨就淹,有的地方积水能到大腿,远远看去,就是一片汪洋,现在经过整治,下雨后基本没有积水了,走起路来方便多了。”说起罗庄区的积水治理成效,居民连连夸赞。

由于罗庄区老城区开发建设较早,部分排水设施标准不高、老化严重,容易造成个别路段存在汛期积涝问题。近年来,罗庄区不断加大城市积涝点治理,市区两级累计投资6亿余元,先后实施7项重点排水工程,城区积涝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跟随罗庄区住建局城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宗坤,来到罗庄区新建的排水通道余梁东沟现场。据张宗坤介绍,2020年之前,罗庄中心城区的湖东路、湖东二路,在汛期的时候积水非常严重,为了解决汛期积涝的问题,新建了这条长4公里的排水通道,将罗庄中心城区的积水分流至下游的电厂河。

在市里实施工程的同时,罗庄区还实施了湖东路排水箱涵工程,在湖东路路底下新建了一个排水箱涵。“明渠把排水箱涵和刚才我们看到的余梁东沟连接起来,解决了湖东路的排水问题。从这几年汛期的情况来看,路上积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张宗坤说。

积水点治理考验的是城市治理能力,针对城区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罗庄区将分批分步列入年度城建计划,计划2023年重点实施双月湖路排水改造工程,新建排水箱涵,补齐“藏在地下”的民生短板。

城市更新,打开居民“幸福之门”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临沂市聚焦城市品质提升,持续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从事关群众生活的小事、细事、琐碎事干起,加快城市更新。平邑兴水河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就是临沂市城市更新中的一个“样本”。

临沂城市建设水平(临沂城市建设尽显)(3)

“兴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儿时老人们管它叫南沙河,那时候河面很宽,南面是河,北面是河滩,每到赶集那天,整个河北岸就成了整个平邑县农贸市场的集散地,河两岸则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平房,层次不一。”临沂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建国,老家在原平邑镇二村,也就是现在的莲花山社区。

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配套,焕发老城活力,平邑县启动实施兴水河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项目沿老城区兴水河展开,规划面积4.04平方公里,投资98亿元,主要实施房屋征收、还建区建设、兴水河治理、基础配套等。“2018年,县里就动员全村,我们村仅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率先拆迁完毕。”原平邑镇一村老党支部书记李国庆说。

仅用3年多的时间,村民们原本世代居住在兴水河沿岸的低矮平房区,已被一栋栋摩天大楼代替,变成了集休闲、居住、环境优美于一体的公园式小区。“兴水河片区的改建,守住了我们平邑县人民的乡愁,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家乡的腾飞与巨变,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杨建国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此心安处是吾乡。平邑县兴水河片区一个个老旧小区焕新蝶变,幸福感在群众的家门口落地生根,全力保障了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兴水河新城的居民深深地感受到身边的发展变化,城市更新打开了兴水河新城居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之门。

临沂城市建设水平(临沂城市建设尽显)(4)

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到2026年,全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3%,“精”临沂品质呈现渐进式提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临沂市坚持由新变精、以精提新,主城区建设投资累计过千亿,实施城市管理“绣花工程”,高架路建成框架,新修提升道路66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超过2万亩,治理积水点69个,入选全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城市颜值更加靓丽。相信今后的五年,精致临沂的“城市蓝图”将继续绘制,全过程、各环节更加精致精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