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评论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讲的题目是“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这是吴先生的老同学李霖灿先生(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吴先生的话。20世纪90年代吴冠中先生在台北举办个展的时候,请李霖灿先生写一篇序言,他用了这个题目。我读了这篇序言,内容实实在在。李霖灿先生并不一味地吹捧吴冠中先生,他对吴先生的评价是非常恰当和确切的。如果说吴冠中先生在美术史上有什么贡献,那正是李霖灿先生所表述的“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吴先生打通古今中西,他理解古今艺术变化规律,融合中西艺术之长,创造了一种新的、有独特个性面貌的艺术风格。

他在艺术上吃的第一口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的绘画源于写实,逐渐走向表现,又不断输入中国写意元素和抽象元素。他的绘画重情感表现,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激情融入点、线、面、色彩和独特的构图之中。他重视写生,重视对客观自然的体验,但更重视自己的感受。他的艺术跳动着时代的节奏,带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并具现代性。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大胆强调形式美感的人。他的这一主张和他的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的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步伐。

——摘自《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

范迪安 | 中国美术馆馆长

从文化眼光到创作眼光,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关切。他的绘画始终以祖国的山川风采和家园景色为主题,在自然面前感受万物的生机,体验生命的哲理,抒发胸中的块垒,表达发现的欣喜;他在艺术形式上的敏感和坚执形式创造的信念使得他大胆打通油画和水墨画的载体界限,在具像与抽象两种绘画形态之外,创造出意象的艺术境界,使“写意”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以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获得无限的可能性。

——摘自《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集》

贾方舟 | 批评家、策展人

我们在吴冠中的艺术中能看到的是具象、意象和抽象这三个语系。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吴先生的画,实际上是他艺术全程经历的三个阶段,同时又游走在这三种、尤其是后两种语系之中。五六十年代吴先生的艺术主要是具象的、写实的;七八十年代主要是意象的;抽象的集中在90年代以后。为了能够找到一些与我们传统说法相对应的一些概念,我尝试把具象、意象和抽象表述为写实、写意和写境。“写境”这个词是我自己定义出的,想用这个词表达吴先生的抽象艺术,所以在这个地方需要把“境”的含义按照我的理解来叙述一下。我觉得境和景是相对应的概念,景是实的,境是虚的;景是可见之物,境是非直观的;景就是象,境是象外之象。在古代也有一种解释,即“境生象外”,这个解释就是对于“境”的一种传统的说法,把“境”看成是“生于象外”的“象外之象”,“景”是处于视界范围之内的小象,而“境”是不可直观的无形之大象。因此,所谓“写境”就是写无形之大象,写抽象宏观的境界。

——摘自《大象无形》

2 作品欣赏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

《木槿》

布面油彩

120cm×80cm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

《荷塘春秋》

布面油彩

51cm×61cm

2003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

《崂山松石》

布面油彩

72cm×85cm

1975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4)

《京郊山村》

布面油彩

46cm×61cm

1962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5)

《紫竹院的早春》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73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6)

《野菊》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85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7)

《初春》

木板油彩

尺寸不详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8)

《乡音》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93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9)

《红莲》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9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0)

《松林》

木板油彩

尺寸不详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1)

《红莲》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2)

《墙上秋色》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9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3)

《桂林景色》

布面油彩

64cm×42cm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4)

《桂林山居》

布面油彩

36cm×41cm

1978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5)

《大昭寺》

布面油彩

46cm×61cm

1961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6)

《北京雪》

布面油彩

68cm×50cm

1978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7)

《点线迎春》

布面油彩

54cm×73cm

199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8)

《桃》

布面油彩

80cm×65cm

2003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19)

《山间春色》

布面油彩

62cm×46cm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0)

《高粱与棉花》

布面油彩

61cm×46cm

1972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1)

《石岛山村》

布面油彩

61cm×46cm

197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2)

《瓜藤》

布面油彩

61cm×46cm

1972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3)

《白杨山桃》

布面油彩

61cm×46cm

1975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4)

《滨海渔村》

布面油彩

46cm×62cm

197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5)

《春归何处》

布面油彩

100cm×148cm

1999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6)

《青高粱》

布面油彩

66cm×53cm

1995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7)

《石榴》

布面油彩

42cm×35cm

1974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8)

《桃花季节》

布面油彩

60cm×50cm

199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29)

《北京团城》

布面油彩

34cm×26cm

1963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0)

《房东家》

布面油彩

42cm×43cm

1972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1)

《龙须岛新村》

布面油彩

46cm×46cm

1976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2)

《小院春暖》

布面油彩

46cm×46cm

1976

3 作者自述

美盲不等于文盲,前者是审美缺陷,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会说画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则说“美”。从这里我知道,尽管他们没有文化,但是他们不是美盲,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却是知识越丰富越是美盲。

——吴冠中

4 艺术家简介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3)

吴冠中

(1919—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来源:当代油画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

唯一官方公众号

-E N D -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4)

参观时间 | Visiting Hours

9:30-17:30

17:00 停止入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No entry after 17:0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legal holidays

-火热征稿-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5)

(Submission of works)

吴冠中诗中有画 欣赏不负丹青(36)

(静观其变——静物创作展(第五季)征稿延期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