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后世来说有了不少的解读版本,神话故事也是现实映射,有人说:“艺术源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在后世的不断地解读中,这个曾经的一代文学大家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神话世界终究也开始被一代代后来人所一点点地解析。

有人在《悟空传》中解析《西游记》,将西游化为了一场阴谋,将自己深刻的见解抒发得尽致淋漓,有人针对个人进行了解析,将孙悟空这个泼猴比作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凝聚在历史之中。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1)

也有人喜欢八戒,认为在一个团队里少不了这样一个人,将一个团队注入满满的活力,有人谈过沙和尚,认为任何地方都少不了这样勤勤恳恳的人,有很多人却不喜欢唐僧,认为此人不适合做领导。

但不是这样的,每个人对书的理解都有着不同的意见,但唐僧的存在确实有其道理,读懂了他,也将会读懂许多的西游。

现实中的玄奘

首先浅谈一下现实中的唐僧,也就是玄奘这个圣僧,玄奘西行这是大唐盛世所出现的一个恢弘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玄奘则是真正有大毅力的人,他是不是金蝉子转世这里不作深究。

不妨先在这里谈谈现实中最真实的圣僧,一个有着理想,有着坚定信念,有着永恒梦想的佛信徒,十岁剃度已经可以彰显这位圣僧的天赋,20岁冠盖满京华,已经可以彰显其鼎盛之名。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2)

但凡经历过繁华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由勤俭去享受奢华容易,但在享尽奢华之后,再想进入质朴就会难上很多。”所以纯粹的人一向都很少见,所以高尚的人一般都不会热爱奢华。

所以这样的人很少见,却令人钦佩。所幸当时唐僧就是这样一个人,玄奘法师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名声和地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西行,这是需要注意一点。

当时的大唐曾经申请过西行,但玄奘被拒绝了,玄奘因感悟到各位老师对于佛经的讲解不尽相同,因而欲求去取真经而西行。

所以,贞观六二九年西行的玄奘属于偷偷地独自西行,所以没有护卫,没有很多的盘缠,亦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些人物的缺失无疑使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现实少了许多的趣味性。

但是也无疑说明了此次西行之艰难,更加说明了这个人其心智之坚定,凡信仰所在者,到之处即为光明。凡佛经所在之地,入眼尽是心之向往。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3)

磨难不必多言,此时的玄奘将自己梦想寄托在了一个远方,那烂陀寺,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玄奘的潜心修行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佛法,正如成年人知道了梦想的可贵,小孩只会感觉这个人很傻,只有真正经历过梦想的人才知道,当自己离梦想最近的时候,是多么地欣喜若狂。

毫无疑问佛法便是玄奘的梦想,所以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其间,然后回到大唐将自己的收获向世人展示。

这时有人感觉他是为了名,为了利,不是的,这些都是副产品,他拒绝了入朝为官,选择了青灯古佛便知道了那一切并非他之所愿,人既然已经名垂了千古又何须去在意浮世虚名呢?

或许甚至连名垂千古都不是玄奘所在意的,他真正在意的应该只有佛法,也就是他的梦想,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人会笑,读懂的人只觉得他可贵,因为太多的人随着自己的成长会将自己用金钱填满,忘却了年少的恢弘志向。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4)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人只有在死后回顾自己所过往的一生不觉得悔恨才是真正圆满的一生,仔细阅读过《大唐西域记》的人会明白,玄奘法师将自己的一生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是的,这就是现实中的玄奘,少时感觉他可笑,为了几本书跑了那么多年,长大后才隐约明白了那不仅仅是几本书,那是一个人为了梦想的重量。

这才是玄奘法师,一个圣僧,一代天才,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追求梦想的大写的人。

《西游记》的圣僧

这是现实中的玄奘,此时再谈一谈《西游记》里的唐僧,其实所谓真实的唐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所谓的现实和书中,这两者都有可以聊聊的可能。西游里的唐僧其实也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

年幼读《西游记》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唐僧的存在并不完整,那时年龄尚小,所以总会使人感觉他除了刚出场的震撼之后,剩下的更多的便是不识忠奸,不明是非,妄为大唐圣僧。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5)

他责怪悟空打死了强盗,责怪悟空三打白骨精,他能如此地信任才见面的人,他能对想害他的人大方慈悲,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信任,却对那个时常保护在他身边,神通广大的猴子严加惩戒不得不说这是愚昧中的可悲。

后来年纪慢慢长大了,就会突然感觉《西游记》想说的并不是这样,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偏爱可能会导致自己对于真相有着更加偏远的认知,它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唐僧的慈悲。

吴承恩先生是一代大家,试问,他想塑造的身为主角的师徒四人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大的漏洞。玄奘对于悟空的关心可能是严于律己,就像一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严格关照一样。

所以玄奘这个肉眼凡胎的圣僧自然不愿看自己的孩子不断地制造杀孽,所以他愿意放过伤害他性命的匪徒,愿意将自己的一切所能给的都留下善缘,唯独不愿放任悟空的妄为。

其实在这个神话小说中所关注的西游中的唐僧,角度不应该站在神仙的角度,应该先忘记这是一部神话小说,然后以凡人的视角看待这些事情,就会发现。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6)

当时的白骨精对于唐僧这个凡人开始的所作所为没有过错,所以悟空的动手才被理解为了擅造杀孽,但悟空是要成佛的人啊。

《西游记》里边对于唐僧的塑造极为真实,他能在繁华享乐面前不动声色,毅然此行,也能在女儿国时暗叹一声若有来生,但恰恰是这一句话。

让这位圣僧的形象更加地鲜明,没人明白圣僧为什么会动凡心,但在这时也都感觉唐僧也是一凡人罢了,只不过他在理想面前选择了坚定,选择了将自己的路走向更远的地方。

真正的圣僧,平凡的人

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唐僧,还是现实中的玄奘,其实都只是一个平凡人,一个为了梦想坚定选择远方的平凡人,一个为了初心而拼命的僧人,可惜当年没有读懂。

西游记的唐僧有哪些厉害之处(唐僧形象与现实中的玄奘法师)(7)

只认为他的存在在小说中将故事推动,在现实中传播佛经,却唯独忘却了他也是和芸芸众生一样,是个有梦想的普通人,却忘却了他想要告诉的至理初心不改,矢志前行的人生至理,可惜年纪尚小,又怎能明西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