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昌言 上庸君 今天

唐诗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康熙年间编校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数量是《全宋词》的两倍半。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王国维先生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既如此,韩愈们又闹什么“古文运动”呢?很显然唐朝亦有它的软肋。这个软肋当然不在文学上。实际上,“古文运动”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文学运动,而是一次文化复兴运动。


古文运动发展历程 1.2古文运动的起因及其现实意义(1)


在韩愈看来唐朝的文化道统出了大问题。他在《原道》一文中提出:“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这里的“老”指的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学说,“佛”就是佛教。李唐认老子为祖,所以道家学说在唐朝很受重视,这一点不言而喻。杜牧曾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可见佛教在南朝已经十分盛行,而唐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唐初崇佛但不信佛,主要是为了稳定时局、教化民众。但佛教已经深入民心,所以玄奘法师才会不惜触犯国法,“偷渡”出境以求取真经。玄奘法师归国以后不仅被免于处罚,还得到太宗和高宗两代皇帝的礼遇。到了武则天,佛教为其称帝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因而成了实际上的国教,发展更是登峰造极。到了睿宗时代更有“天下财富,佛占其半”之说。毫不夸张地说,唐朝对佛老的崇信已经严重威协到儒家道统的合法地位了。


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儒学实现了道统、学统和政统的合一,儒家的王道理想得以在君主制的时代有序地展开。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道统的问题对唐朝的学统和政统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这才是韩愈发动“古文运动”的良苦用心所在。他希望通过学统的修复,来使唐朝回到儒家的道统之中,以实现真正的以儒治国。《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一个学生“好古文”和“行古道”就让他如此兴奋,以至于写篇文章鼓励他。可见当时的学风已经坏到了什么程度,也可见问题之严重。


解决这个道统的问题,韩愈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政治上的辟佛。遗憾的是辟佛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韩愈反而被远贬潮州。二是文化上的“古文运动”。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里就回答了《师说》中所说的“古文”和“古道”的具体内涵。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写道:“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虽然这场运动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成为宋代儒学复兴的先声,为始于周敦颐到集大成于朱熹的理学奠定了舆论和思想基础。大文豪苏轼高度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国学大师张君劢先生在《新儒家思想史》中肯定韩愈为“理学的先驱”。


古文运动发展历程 1.2古文运动的起因及其现实意义(2)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文化处境和韩愈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生活方式到思维习惯,西化已经无孔不入。虽无佛老之忧,却有西化之患;弃“古道”如敝履,视“古文”如糟粕;只听自由平等,不闻忠孝节义。无论是衣食住行之日常,还是意识形态之构建,都是“西风压倒东风”。蒋庆先生称这种现状为“文化歧出”。蒋先生认为,中华文化偏离了其在历史中形成并定型的精神特质与文明形式,即偏离了正统或正轨,向另外的方向演变发展。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危机源于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思潮。我们应该深刻反省。可以说,今天到了开展一场“古文运动”的时候了。韩愈们倡导的“古文运动”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深刻的文化启示。


首先,中华民族的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文化的复兴。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因此,文化复兴是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韩愈在给皇帝的《论佛骨表》一文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甚至认为佛教“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所以,文化的道统不是简单的统治合法性的理论论证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夷夏之辨”的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大非。正因为此,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某种意义上说,韩愈所面对的由盛转衰的中唐与顾炎武所面对的夷狄入主的清初在文化问题上也是一致的。


其次,文化的复兴应该从读“古文”开始。韩愈所说的“古文”是指“三代两汉之书”,实际上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经典,读“古文”就是读经。尽管近年来读经运动在中国得到各方重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体制特别是中小学,还有很大的难度,当下最紧迫和现实的也不在于此。而是应该在学校中学习更广泛的古代优秀典籍和文化,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古圣先贤教育;重视古人读书的智慧和经验,构建从蒙书到经学的古诗文学习体系。


古文运动发展历程 1.2古文运动的起因及其现实意义(3)


再次,文化的复兴不是复古,也不应该排斥外来文化,更不能拒绝现代化。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文化复兴不是完全照搬传统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确立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固有标准。韩愈也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复兴的是中国的道统,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和信仰体系。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以中化西”。现代化只是实现国富民强的手段,而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更不是寄以终生的理想。今天我们当然要吸收现代化的成果造福今世和后代子孙,同时也要对汉服、中医、节日、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特别要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整个社会慢慢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使我们的文化自信真正地源自于心底、落实于生活!


关键词:「慢·生活」感悟,「色·人生」杂谈,「味·文人」随笔,「庸·文化」故事

感谢关注上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