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最初来源于古代幕府,幕府是设置用于为将军作战出谋划策和做出关键性战略性决策的机构,幕僚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秘书。幕僚制度起源于西汉,在魏晋时期成熟。

在兵荒马乱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一场战争的胜败不仅仅是看哪一边的兵力更雄厚粮草更富足,同时各位将军帐下的幕僚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曹操帐下的荀彧,程昱,郭嘉,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庞统等,幕僚的职位并不单一,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细化的分工,其中包含参军、军事,主簿,记室,为军事活动服务,像荀彧,他一般并不随曹操出去征战,一般是在后方为曹操治理朝政,提供粮草军械等战略物资。

幕僚制度发展到清代初,渐渐演变成了私聘,不是政府,却替各自的幕主处理政治事务,清代的各级官员,且不说总督巡抚,即使是知县也聘请幕僚为他们处理政务是他们的智囊团,在清初幕僚更多地被称为师爷,幕僚由官职演变成了一种社会职业。随着清王朝一步一步走下巅峰一直到鸦片战争,这种形势又发生了改变,官僚式幕僚又开始崛起。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盛行的原因

1. 清初满洲官员行政经验匮乏,不能满足政务管理的需要

清朝是满洲执政,而他们又一向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清初的时候,在朝廷中央政府担任要职的都是满洲官员,他们不认识汉字,不了解汉人的文化习俗,没法和他们沟通他们对于繁杂诡谲的政治局面往往感到焦头烂额力不从心,这时候幕僚,也就是师爷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师爷代官出治是当时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官员不可一日无师爷,即使是师爷并不属于朝廷体制内敕封的官员,却是隐形权力的最大拥有者,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也衍生出了师爷之间相互勾结,互相包庇,滥用官员的权力,直接受难者也就是清朝百姓。

2. 八股取士,选拔的官员思维僵化,不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清代的科举制度继承于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大多数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一心钻研八股文,这样的考试制度也导致当时的作弊之风盛行。选拔出来的官员思维僵化故步自封,不能处理好本职工作,应对时间不能自如,于是他们就聘请师爷为自己服务。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

师爷的工作并不单一,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刑名,其主要负责辅助官员处理各种刑事案件处理社会纠纷,需要精通国家的各类法律法规。二是钱谷,顾名思义,他们主要负责处理地方财政税收的收纳,分配和管理。三是奏事,其主要职责文字工作的,比如上呈给皇上的奏章和一些用于上下级沟通的报告。

所谓术业有专攻,要想以做师爷为职业至少要精通以上几个方面,可见师爷这个社会职业也有一定的门槛,需要真正有才学的人才能胜任。当时大多数师爷都是科举落选的书生,他们满腔的政治抱负无处施展,成为职业性的师爷也是另一条他们发光发热的道路。清代时师爷虽然并不属于政府官员,但是他们代替官员处理政务,间接参与政治,师爷代官出治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

3. 清王朝逐渐走向衰弱,朝廷腐败无能,有志之士只能屈身做幕僚

清朝末年,也就是晚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在经历了农民起义,西方列强入侵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官僚式幕僚,之前我们说过师爷这一职业并不属于朝廷官。而官僚式幕僚的本质就是体制内的官员,清末朝廷腐败无能,在面临各种外来敌对势力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只想自保,保住自身的荣华富贵,即使在王朝行将就木之时还大兴土木,为慈禧建造奢华无比的颐和园。

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奢华,买官卖官的现象已然司空见惯,科举入仕的官员在朝中不能得到重用,朝廷里的有才之士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扶大厦之将倾,只能入幕府。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一呼百应,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成为了压死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清政府的八旗军镇压收效甚微,朝廷不得不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军队,当时很多有才之人就转投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也是为了拯救朝廷于危急存亡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

4、文人实现自身抱负的需要

自科举制度创建以来,通过科举入仕是大多数读书人毕生的追求,历史上大多数名人都是进士出身,伟大词人苏轼就是宋仁宗二年的进士。自明清以来,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八股取士造成当时的文人一心钻研八股文,而那些有才学的人落选了。

自古以来,文人都有自己的清高,即使落选也不会转身去做商人或者农民,于是做幕僚成为了他们另一个施展才华的选择,而且大多数幕僚比官员的工资还高,而且书生入了幕府做了幕僚,并不代表成为了官员的仆人,他们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不和则可以选择离去。清代的一些名人,比如左宗棠李鸿章都曾做过曾国藩的幕僚。

清代幕僚盛行的表现

“无幕不成衙”,幕僚们对于大多数官员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当时全国少说也有一两万的幕僚,要成为天下名幕自然是难上加难。在师爷群体中,绍兴师爷群体更是享誉天下,江南地区自古就出才子,绍兴人的圆滑果敢打造了绍兴师爷这一品牌,官员们都愿意聘请绍兴师爷为自己处理政务。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5)

明代书画家徐渭不仅仅在艺术造诣方面颇高,更是绍兴师爷帮的第一人,徐渭作为明代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深得胡宗宪的器重,史书记载“渭知兵,好奇计”。

在电视剧《绍兴师爷》中就讲述了绍兴师爷这一群体,陈道明饰演的方敬斋从小饱读诗书,与书生董瑞一同上京赶考,最后清廉正直的方敬斋却落选了,而董瑞却成功入仕,方敬斋就做起了董瑞的师爷。可见师爷这一群体同时也是当时腐败官场的产物。

师爷们手握如此重大的权利,难免不动歪心思,师爷们也形成一个团体,互相私相授受结党营私的现象层出不穷,有的衙门案头上甚至堆积了几年的案子也不处理。清代官场此等现象也是司空见惯。中兴名臣曾国藩也不得不感叹道“吏治之弊,民生之困,端由于此”也不得不妥协于此。“师爷就像这鞭子,是大清国的摆设”这句台词出自电视剧《绍兴师爷》,方敬斋面对这大清朝也无能为力了。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6)

《绍兴师爷》剧照

有的师爷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在官场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清朝雍正年间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师爷邬思道,这位师爷可以说是师爷界的顶级明星,甚至在雍正给田文镜的朱批中也问候邬先生是否安好?邬思道是田文镜的左膀右臂,邬师爷和田文镜闹了矛盾,田文镜在朝廷屡次遭雍正训斥。邬思道擅长玩弄官场权数善于体察圣心,有了师爷相助,田文镜才会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的影响

师爷这一职业在清代兴盛,也自然与清朝的政治制度人才选拔方式分离不开。清代幕僚人数之多影响力之大,甚至一直延续到民国。清朝后期政治走向腐败,与师爷也是分不开的,师爷们不仅享有超高的报酬,这些报酬不由朝廷支付,而是由官员的私人账户拨出,其实大多数也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绍兴师爷》中的方敬斋作为董瑞的师爷,一直秉承清廉正直的作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即使他想要改变这种贪污腐败的风气也无能为力。

职业官僚是什么意思 职业性师爷和官僚式幕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影响(7)

总结

无论是职业性师爷还是官僚式幕僚,都是官员政治权利的附属品,对于师爷和官员来说都实现了双方的利益。官员能力不足,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只能花重金聘请幕僚来为其服务,二者不过是互惠互利,可以使这样的情况在清朝朝廷中如此普遍,也说明了官员们不作为,只顾享受,没有真才实学,官员花重金聘请幕僚,甚至比自己的俸禄都高,可想而知这些钱来自哪里。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官员之间官官相护收受贿赂,成为幕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绍兴师爷几乎垄断了师爷市场,古代中国最重乡土人情,要成为师爷,首先得学艺,至少三年,还得有亲近的人推举。师爷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官僚,却手握实权,是朝廷政治生态圈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绍兴师爷更是广受官员聘用的人才储备库,对清朝廷运作和政权存续起到重要作用,是清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从清初一直延续到清末“辛亥革命”200多年的时间。

【参考文献】

成晓君 曾国藩的幕僚们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本文由趣史研究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