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文章就说过,人工智能是通过大数据不断的学习,甚至以后不需要人类的帮助就会自己收集大数据并自己转化,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大脑并无多大区别(当然是在解决了能耗问题之后),且机器人的出生比人怀胎一年更为简单,所以人不要太过自大,人类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面前,真的没有丝毫的优势。对于感情这事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人类不是出生就会走路,也不是出生就有情感,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研究而来,人类可以做到的,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一直主张人工智能只能是人类的工具形式研发,让人成为“超人”,而不能是一个独立体。

人工智能机器人反击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可能超越并支配人类的)(1)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

2004年科幻电影《机械公敌》中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饰演的剧中角色阻止了一支机器人军团,这支机器人军团试图超越人类,并掌控世界。虽然这部电影是科幻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未来有一天,机器人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目前科学家已发明一种新型软件系统,可使人类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多个机器人。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负责的,科学家对于人类如何控制机器人制造数量十分感兴趣,他们指出未来有一天机器人数量会超越人类。研究负责人路易斯-桑蒂(Luis Sentis)博士称,人形机器人很可能未来有一天数量超过地球人口总数,这意味着每个人需要控制多个人形机器人。

虽然工业机器人潜在对人体构成危险,但是人形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具有安全保障。研究人员强调称,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家中和工作场所与我们一起工作,它们的应用范围将逐渐增大,尽管如此,它们当前的能力仍非常有限。

科学家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速度较缓慢,是由于它们的制造成本较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小组设计了一款新软件,可以结合人形机器人,实现网络远程操作。这款软件叫做“云端高级机器人实验室(CARL)”,能够探测到人类控制者的身体运动,模拟机器人动作。

“云端高级机器人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进行运算,甚至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控制他们的机器人。这项技术意味着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操控多个机器人,或许未来一个人就能建立一支具有毁灭性的机器人军团。

但是人类完全可以控制这一情况的发生,就已有人提出过相关定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是由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中首次提出的,但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有产生了第四、第五定律。但由于阿西莫夫是奠基人,所以我们一般只称其为“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这个版本发布于1942年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后来为了弥补其中的逻辑漏洞,阿西莫夫又在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基础上加上了零定律。

第零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在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第零定律后,又有很多人指出其漏洞。称:'人类的整体利益'这种混沌的概念,连人类自己都搞不明白,更不要说那些用0和1来想问题的机器人了。'于是很多人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定律进行了补充,又产生了第四定律,第五定律,繁殖定律等等,就不一一阐明。

但在这里讲的是:在未来,会不会有人抛去人与机器人的从属关系,愿意相信机器人是有情感的,从而平等的,爱上她、他或它。

答案是完全有可能,未来技术逐步成熟,不排除能制作出和人类一摸一样的克隆人机器人。

总结:人工智能的正确发展应该是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而非独立成形,有利益冲突就一定会出现导火线,战争就会开始,但两者相辅相成,则会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