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春秋名士柳下惠为何能(1)

熟读国学经典

文/国学君

01

“坐怀不乱”这个成语,大家应该知道吧?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诱惑面前毫不动心的表现,尤其是指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那么,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你知道吗?国学君觉得很少有人知道吧。

“坐怀不乱”说的主人公是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

有一次,柳下惠外出寄宿在城门外,一个美丽的女子突然投宿。由于天气异常寒冷,女子衣着又十分单薄,冻得浑发抖,好心的柳下惠收留了她。

可是,房子里没有生火,女子仍然感到很冷。柳下惠于心不忍,便解开衣襟,让女子坐在自己的怀里,以此取暖。

就这样,女子在柳下惠的怀里坐了一夜,直到天亮女子离开,他也没有做出越轨行为。

这一事迹传开,人们纷纷赞美柳下惠,“坐怀不乱”就出自于此。

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春秋名士柳下惠为何能(2)

美女

02

柳下惠的人品,正如老子所说的“婴儿”一样。他并非不知男女之事,只是他心地善良,毫无杂念,纯净如水,就像刚出生的婴儿。

《道德经》第十章里讲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也就是说,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在这一章里,老子着重讲修身,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六个情况和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

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春秋名士柳下惠为何能(3)

《道德经》第十章

这对世人修身养性、为学治国等方面提出了概括性的要求。

老子在本章最后提出“玄德”,即最深的“德”。这是老子结合于“道”的人及其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要求。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就是身心和谐、柔弱灵动、有神明澈;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然无为、功成不居、心无杂念、悠然自得。

03

就像正直的柳下惠,他曾在鲁国掌管刑法诉讼。但当时鲁国奸臣当道,朝局昏乱。生性耿直、不事逢迎的柳下惠因多次得罪权贵,被屡次黜免,很不得志。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人恐怕郁郁寡欢,大发牢骚。但是,柳下惠召之即来,勤恳工作,尽职尽责;弃之即去,优哉游哉,从不埋怨。

因此,柳下惠官职仕途不顺,但他声望极高。其他诸侯国派人来邀请他,并许之以高官俸禄。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可能欣然接受,到他国追求荣华富贵。但柳下惠却拒绝了。

他说,他之所以仕途不顺,是因为品行正直。如果坚持这一原则,到哪里当官能免于得罪人而遭黜免呢?如果放弃这一原则,那么在鲁国我同样能得到高官俸禄,没必要离开家乡啊。

你看,柳下惠宁可不做官,也要保持自己为人的原则。正因如此,他把自己的仕途不顺看得很淡,也就不怨天尤人,活得洒脱、自得。

想想现在的我们,是否能做得到呢?

有人为私利,出卖灵魂,出卖肉体,出卖亲友。有人为权力,不择手段,欺上瞒下,为非作歹。甚至有人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侵害他人生命。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我们必须抱持大道,才能受得住,才能经受得了历史与人生的种种历练。

道德经四十五章原文及注释:春秋名士柳下惠为何能(4)

道德经

今日互动:

你能“坐怀不乱”吗?

历史文章:

身价几个亿,一夜之间为何妻离子散流浪街头?《道德经》里有真相

你的人生过得好不好,取决于能不能做到老子说的7个“善”

美国国父华盛顿,不当皇帝只连任两届总统,诠释了一个老子思想

我是熟读国学的国学君,熟读中华传统经典,汲取民族文化精髓。欢迎大家来关注交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