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1)

在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向东500米,一座镶着蓝色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傲然矗立在那里,“长安俱乐部”五个大字醒目的高悬顶端。长安俱乐部毗邻紫禁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装修风格以及尽善尽美的服务,是各界名流举办宴会的首选之地,说它是中国最顶级的私人俱乐部一点也不过。

从1996年成立之初,长安俱乐部的会费就高达9000美元,除会费外,会员每年还需缴纳1500美元的年费。如果你以为仅仅有钱就能成为这家俱乐部的会员那就大错特错了,长安俱乐部对会员并不是无限招纳,会员人数只有1000个名额,从成立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长安俱乐部的会员总人数只有900多人,可见它的门槛有多高。

长安俱乐部因拥有尊贵的会员们文明京城,俱乐部的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是创建了民生银行的经叔平先生,理事会的其他名誉理事也都是企业界响当当的显赫人物,其中包括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嘉诚先生,世界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裕彤先生,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郭炳湘先生等等,这些会员中60%以上的人都具备100—200万元的年日常消费能力。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2)

能够在寸土寸金的长安街上如此大手笔地建造这么一座顶级的私人会所,可见这位创建者不凡的财力与能力,而这位会所的创建者在2003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大陆100富豪榜》之前,外界对她知之甚少,她就是最低调的中国第一富婆——陈丽华女士。

没落的贵族,靠房地产积累了第一桶金

陈丽华,1941年出生于北京颐和园,满族正黄旗叶赫那拉氏第八代子孙。虽然出身于皇族,却是个没落的贵族,到了陈丽华这一代基本上祖宗的那点儿基业已经荡然无存,甚至因为家境贫寒,陈丽华没读完高中就辍学了。

老祖宗的钱是没留下来,但那些老物件却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看着家里那些在名贵的木材上雕刻精美的床和柜子等家具,陈丽华爱不释手,也许从那时起,她就与紫檀木结下了不解之缘。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3)

辍学之后,迫于生计陈丽华选择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家具修理行业,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却颇具生意头脑,由于她做生意诚实守信,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家具厂。在家具行业打拼了十几年后,陈丽华赚到了一些钱,也建立了一些人脉,但是她的原始积累却不是在家具行业完成的,而是和很多富豪一样,在房地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1年初,陈丽华从北京来到了香港,通过人脉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当时正好赶上了香港房地产的崛起期,陈丽华收获颇丰。不久,极具眼光的她又前往比利时,低价买下12栋别墅,又高价卖出,这两次房地产的投资让陈丽华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经济的良好势头让嗅觉敏锐的陈丽华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她果断决定转战内地,她相信趁着国内的这股春风一定能让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事实证明,陈丽华高瞻远瞩,因为没过多久金融风暴就席卷整个亚洲,而香港正是重灾区,在香港的大部分地产商都遭受重创的时候,陈丽华却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

转战内地,富华集团迅猛发展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4)

回到北京后,陈丽华依然把目光瞄准在了自己熟悉的地产业,她给自己定的原则是稳扎稳打,绝不贪大求多。没多久,她就拿到了长安街的那块地,也就是后来的长安俱乐部。可是在俱乐部兴建之初,这个项目可谓命运多舛。

陈丽华给这块地定位很准,她要在这里建造一个高档会所,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只看到了这块地的价值,却忽略了它的“特殊性”。陈丽华拿到这块地时,正值北京筹备亚运会期间,在亚运会开幕之前无法动工,可直到亚运会结束一年多之后,开工的手续仍然没有批下来。

陈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毕竟这是自己回国后的第一个项目,投资高达数亿元,稍有差池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陈丽华终于等到了她期盼已久的开工通知,至今她还记得那天的情景:

“最后,我看手续办成了,夜里11点多 ,我自己晚上带着4辆汽车的人开始干,我拿着铁锹就开始铲,铲了半车,把我冷的。这件事,让我在房地产学了很多耐力,不能是我的资金就什么都不顾。每件事都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要不咱就别干,这一课我时刻都不能忘记。”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5)

就这样,在拿到长安街这块地的第四年项目终于落地,一年之后,长安俱乐部大楼主体完工,准备交付使用。可就在陈丽华终于感到能松一口气的时候,又有一道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原来急于开张的陈丽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长安俱乐部的装修,接下来她想既然是最顶级的会所自然应该由最顶级的会所公司进行管理。之后,陈丽华便找到了美国著名的会所管理公司CCA寻求合作。

而CCA看完长安俱乐部之后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交给我们管理可以,但是必须把现有的装修全部拆除,按照我们的要求重新装修后,才能投入使用。陈丽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拆吧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拆吧则会影响俱乐部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最终,陈丽华拍板:拆!而事后证明,人永远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有长远眼光,重新装修之后的长安俱乐部整体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几十年之后,长安俱乐部的内部装潢依然是京城私人会所中的佼佼者,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陈丽华的魄力和果断。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6)

后来,当陈丽华回忆起当年拆除装修这件事时,不无感慨地说到:“你就得舍,能舍就能得,你要不能舍,就不能得,舍得、舍得,这两个字是不能分开的”。

长安俱乐部一炮打响之后,陈丽华又相继拿下了一系列让人羡慕的项目。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先后投资了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投资20亿元建成了利山大厦,又在东部建造了56亿元的富华园小区,这些项目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00亿元。

时光荏苒,经过20年的打拼,富华集团发展势头越来越猛,陈丽华的个人财富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2015年,陈丽华以财富495亿元居胡润女富豪榜第一位 。2016年,陈丽华以505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20名、胡润房地产富豪榜第三名;同月,陈丽华成为胡润女富豪榜中国女首富。此后,更是年年上榜,陈丽华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富豪。

功成身退,余生与紫檀为伴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7)

由陈丽华一手打造的富华集团步入正轨之后,陈丽华选择功成身退,她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回到一直热爱的紫檀事业中来。由于从小受家族影响,又亲身经历了在十年浩劫中紫檀家具被破坏、被损毁的事件,这都让她深感痛心,传承老祖宗的手艺,保护传统文化,陈丽华深感责任重大。

紫檀木产于南太平洋诸岛,是存世木料中最贵的一种。其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色泽赤而显尊贵,纹理致密而享富丽。紫檀木数量稀少、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且十檀九空,出材率仅为20%。明朝末年,地球上的紫檀木就被采伐殆尽,经过300年的生息,当年的小树才得以成长,但存世数量依然十分稀少。

为了找到紫檀原料,陈丽华曾先后数次携重金前往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热带雨林常年高温,怕热的陈丽华却不畏炎热,顶着巨大的热浪穿梭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她们一行人甚至遭到了毒蜂的袭击,死里逃生。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8)

但面对这些困难和艰辛,陈丽华却无怨无悔,她知道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必然充满荆棘。取材不易,紫檀制作的工序更加复杂,从采料、造型到雕、刻、磨、打,每一步陈丽华都全程参与。虽说是半路出家,但她却比谁都刻苦,手中的老茧就是最好的证明,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她的手艺已经达到了“家”的水平。

陈丽华对紫檀家具的保护和开发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关注支持。故宫博物院甚至破例为她从上万件国家级家具器物中挑选出集中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近500个品种的样式,供她的家具公司仿制,并派出专家亲临指导。

为了回馈社会,进一步将紫檀文化发扬光大,陈丽华斥资2亿,占地25000平方米,建造了中国紫檀博物馆。博物馆中不仅陈列着陈丽华多年来的收藏的百余件明清紫檀绝品,还陈列着一系列可作为古代建筑摹本的微型古建模型。

女富豪陈丽华和她的唐僧小丈夫(建造长安俱乐部)(9)

2004年,中国紫檀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点,率先开启了私人博物馆进入旅游业的先河,也成为北京市对外开放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开馆后,接待了无数中外社会名流和商业巨子,所有人都对馆中的精品叹为观止,甚至很多人都提出愿意高价购买,都被陈丽华谢绝了。

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对紫檀艺术的追求,一直以来都是陈丽华努力的方向,为此她不畏艰难、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她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从她的经历我们看出了她的睿智、坚持、韧性和初心,用基辛格对她的题词总结她的一生就是:“传奇女性,伟大壮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