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的长征路上,挥笔写就的这首充满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的诗作《七律·长征》,今天吟诵起来,依然是那么气势磅礴,那么坚定有力,那么鼓舞人心,那么激人奋进。

由于国民党军集中百万兵力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又因当时中央红军主要领导的错误决策,致使中央红军遭到巨大的损失,被迫于1934年10月分别撤出苏区,向西北地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省瑞金出发,进入湘西,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于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胜利会师,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此时,中国共产党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也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却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也就在此时,重新走上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岗位的毛泽东于1935年9月29日在到达甘肃省通渭县后,写下了这首不朽诗作。

  《七律·长征》全诗仅56个字,然而,伟人就通过“细浪”“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千里雪”“尽开颜”几句看似平常的排比,就将万里长征这一人类史册中的辉煌壮举概括成经典。如此高超盖世之诗,怎可不流芳百世!

伟人毛泽东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诗的开始,看似平淡,却内涵英伟豪放无限。“只等闲”三字,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视人类历史上最为艰难困苦生死莫测的长途跋涉有如“等闲”信步一般的“轻松”,这又是何等宽广的气魄!

紧接着,伟人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概括了万里艰苦征程。

所谓五岭,就是指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的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根据地出发,沿着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崎岖的山路,越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向西进军。莫看五岭高入云天,险峻危耸,可在英勇的红军的眼中,不过就是道道“细浪”(细小的波浪)而已。

  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的乌蒙山脉,看起来气势雄伟,直插云霄,可在红军的眼中,也就是个一步即可迈过的“小泥丸”而已。这就是伟人的气派!

至于浪涛滚滚的金沙江,那就更不在话下。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进入云南,临近距云南省禄劝县149公里的皎平渡。4月28日,蒋介石下令,毁船封江,把所有的船只全部掠到北岸,要把红军堵在金沙江南岸而全歼。

1935年5月3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皎平渡后,幸运地找到了一条敌军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小船。很快,红军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被凿沉的小船,他们把漏洞塞上后,就乘坐这两条船,悄悄渡过金沙江,到达北岸。就在敌人的哨兵以为是密探回来了的情况下,红军先头部队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敌守军一个连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先后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渡过了金沙江。

伟人毛泽东曾在皎平渡南岸的一个山洞里住过了三天,直到大部队全部渡江。此时,已是五月初夏,山间百花齐放,暖气微微,所以,伟人毛泽东笑谈“金沙水拍云崖暖”。现如今,皎平渡又修建了几座跨金沙江大桥,更便利人们到此体验伟人毛泽东指挥大军突破金沙江时“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迈情怀。

  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又遇到一道自北向南的天堑大渡河,只有渡过大渡河,红军才能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在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但由于仅有几条小船,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而此时,国民党军就在后面紧紧追逼过来。在这危机的关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发出立即夺取泸定桥的命令。5月28日,以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红四团接到命令:务必于明天夺取泸定桥!红四团立即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昼夜强行军240里路,于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西岸,然后,在2连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对岸敌军的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冲过了泸定桥。伟人于此,就用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突出了泸定桥之战的大智大勇。

渡过泸定桥,工农红军又先后翻越了夹金山,走过了大草地,来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腊子口。

为了阻拦住红军,国民党军在腊子口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部署了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因此,腊子口之战又是一场决定性的大战。经过一整夜的浴血奋战,英勇的红军终于突破了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为北上打开通道。

也就在此时,毛泽东迎着凛冽的山风,飘飞的雪花,欣喜地眺望远大雪迷莽莽的岷山,情不自禁,吟咏出史诗般的一句豪言壮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穿越岷山,胜利在望,经过一年的艰苦跋涉,岂能不开颜欢笑。

伟人毛泽东往往就是这样,触景生情,发微阐渐,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参宇宙之博大、品万类之盛盈的大襟怀、大志向,都体现在他的一词一句之中——这也正是伟人毛泽东诗词的高妙之处,一般人岂可望其项背。

如今,长征胜利85年了,我们重温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诗,感受他胸臆之中的磅礴气概,享受他诗中意蕴深厚广博的情怀,仿佛伟大的长征精神又融入我们的血脉,使我们在此获得人间的伟力。毛泽东的长征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以独有的力排万难的创造精神,为我们概括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品读毛泽东诗七律(品读毛泽东诗七律)(1)

毛泽东手书《七律·长征》

,